理性面对德育实效的新常态

2020-11-09 03:23张聪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学校德育常态

张聪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地培养时代新人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作为离中小学生日常生活最“近”的教师,中小学班主任长期耕耘在班级管理一线,观察、分析并解决学生日常德育问题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小学班主任更应理解学生群体所表现出的新常态,更应充分体会到自身德育工作实践成效所彰显的新常态。

基于学生发展的文化需要。随着00后中学生、10后小学生成为校园主流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思想观念以及实践样态也成为值得班主任思考的重要问题。二次元文化等成为流行话语,“魔兽世界”“穿越火线”“冒险岛”等网络游戏受到很多中小学生的喜爱……然而,这些情况却往往不被中小学班主任所关注。作为80后、90后的班主任在思想观念上与学生产生了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传统的说教、灌输等方式似乎在新一代学生身上并不管用,德育实效往往会打折扣。

基于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随着“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等逐渐推进,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小学教师就要切实更新理念,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新需求。主题性研学旅行、特色化校本课程、校本化劳动教育等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等也成为“后疫情”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主题。从表现形式与实践主题等多个角度看,中小学德育工作确实呈现出新形态,这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系统性紧密相关。

要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理念。究竟什么是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必须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站位,深入领会党和国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理性识别不同思想观念的表现形态及其对中小学生所产生的诸多影响,切实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象分析、问题解决、方向引领等过程中的主流地位。

要创新德育实践工作方法。对于当下的中小学生而言,什么样的德育方法最具实效性?恐怕只有直面德育现场的中小学班主任最有发言权。为此,中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深入理解说理法、辩论法等传统德育方法在德育新常态中的运用,积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方法推动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在德育实效评价中摒弃“唯成绩”“唯分数”等过时做法,在班級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的生长点、闪光点,在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中提高德育实效。

(本栏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学校德育常态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中国现代独幕剧的30年(1919年-1949年)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究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