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好学与乐学

2020-11-09 03:23李倩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乐学调动积极性

李倩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学习是自觉、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但是人的积极主动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兴趣、求知欲等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关的动机因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发情感共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好学、乐学。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教师可以制作形象化的教具,辅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课件制作上多思考、巧策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起点,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最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某些知识点引起学生的质疑,这是好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为学生设疑、激疑,树立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动情而思、解疑释难。

在教学《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去查找一些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阅读的第一感觉,顺势提出问题:胜利和失败,在这里该怎样定义?假如将来你有机会参加探险,你会怎么做?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深入讲解讨论,学生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理性,同时也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引发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学习主题内容的情感,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教师可发问:父亲做这件事容易吗?从哪些描写看出父亲的不易?他为什么要坚持亲自去买橘子呢?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你的父母为你做过的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认真思考,从中感受、领悟、理解内容,并获得了一定的语文能力。

四、采用多种教法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多种教法合理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图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指导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感情,最后用图示法概括全文内容和意义。课堂气氛活跃,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乐学调动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数独驾到
响鼓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