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小格网街区尺度及路网间距研究

2020-11-09 00:48吕晓田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吕晓田

摘要:小格网道路交通组织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车辆拥堵、居民出行不便、街区活力丧失、用地开发功能单一等多种问题,在相关政策、理论、实践的指导下,对城市居住区街区尺度及路网间距提出建议值,作为指导规划策划和规划管理工作的依据。

关键词:小格网;街区尺度;道路间距

一、街区及路网概念

街区最本原的构成要素是建筑实体和空间,包括建筑、内部路径、内部节点、外部边界等等。街区的二维尺寸与路网互为圖底关系,街区的大小决定了道路间距的大小,而路网控制的关键问题是道路间距,道路间距在道路交通规划中以路网密度概念界定。道路网密度反映了城市用地的各类道路间距。在规划时,各地块上的道路间距应比较均匀,才能使道路发挥网络的整体效益。因此,通过路网密度可以得出道路间距,从而得到街区的尺寸。

二、街区尺度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分析

从街区地块开发的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提高土地开发效益的关键在于地块临街面和地块面积的比例,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所具有的密路网和小地块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临街面,比大街区开发的经济效益更大。可以看出,同等面积大街区,这种街区模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铺面和外部经济性。

但街区的临街面也并非可以无限制的增长,在街区再分的过程中,其尺度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西方城市经验以60m到180m的临街面和1:1.5~1.3的地块临街宽度和进深比例,最能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率和最容易“裁剪”以配合不同的项目需要。

(二)市政公共设施影响下的分析

城市的正常运作均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做保障,街区尺度直接影响了道路交通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对城市的服务水平。如果街区尺度较大,则沿街区位的交通可达性较好,街区内部的交通可达性较差,同时,沿街区位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高,由于大街区内部建设的无序性,这些设施的服务往往不容易深入街区内部,存在着从街区外围到内部服务水平的递减。

首先,以给水工程规划为例,如果干管间距为50Om,连通管间距为800m,则配水管网间距200m~250m左右较为合适。对应的街区尺度也应该小于200m才比较适宜管网铺设。其次,从城市消防和防灾的角度,根据目前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规定,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假设街区几何中心为消防栓服务半径的最外围,且街区内部没有道路,则街区必须小于200~300m才能满足消防的需要。

(三)交通因素影响下的分析

在我国当代城市规划建设中,街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城市道路间距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各级道路交叉口间距规定为:快速路1500m~2500m;主干路700m~1200m;次干路350~500m;支路150~250。城市交通对街区开口的基本要求,使其支路间距在非主要道路上要大于70m,而在主要道路上大于90m,因此,适合车辆通行和方便建立步行网络的街区尺度范围在90~150m。

(四)步行距离影响下的分析

由于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开发模式倡导街区中步行交通为主导,因此,街区规模受到最大步行距离的约束。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可供人们每日步行的距离是非常有限的,从400英尺(120m)到约0.25英里(400m)。安德曼恩发现,将近70%的美国人每天因公事步行500英尺(150m),40%步行0.2英里(320m);只有10%的美国人会步行0.5英里(800m)。类似地,巴伯发现,人们特定行程步行的距离介于400~1200英尺(120~370m)。因此,可以认为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其愿意接受的最大步行距离是500m,而最适宜步行的距离为150m,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m,即6~10分钟左右的步行距离,由此街区尺度的合适范围在150~300m。

三、控制分区及尺度

(一)分区控制

老城路网改造:在老城区,主要的路网结构早已经形成,虽然在规划时未考虑汽车交通的需要,但以步行为主的街坊尺度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打通断头路、开放单位大院等形式来增加交通循环。针对老城改造、旧城更新地块,在策划阶段相应考虑加密路网。

新城路网建设:新城情况有所不同。在新城中心区,为获得更多临街面积,街区尺度还是较小,但是建筑高度较高,笔者认为在新城中心区,路网间距区间更为宽泛、弹性更大。在城市外围地区,情况有所不同,汽车的大量使用使得稠密的道路网不再适用,街区尺度有所增大。考虑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路网已经规划并形成,在道路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支路、加密路网,实现小街区住区。

(二)街区尺度

综合考虑前文论述及经验参考,道路合理间距值依据所在地区性质、开发强度的不同,间距也有所不同,在60m到500m之间。根据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权衡,结合实际,本文认为小格网城市街区尺度是在100m~300m之间的,被城市支路或次干路所划分的街区单元。根据区位和用地性质的不同,街区尺度有所区别。建议指标见下表:

结语:窄马路、密路网、街区制是目前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也是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街道活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小格网居住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时,结合用地区位以及周边实际,应当适当增加道路密度,以推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卡门·哈斯·克劳 ,陈祯耀. 交通安宁:前联邦德国道路交通的新概念[J]. 国外城市规划,1993,(01):32-36.

[2]杨靖,马进. 住区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居住环境区”理论[J]. 华中建筑,2008,26(11):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