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远方”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0-11-09 03:08王地心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

王地心

摘要:“去远方”是一门梦想课程,它为学生提供研学机会。从计划雏形到开启旅程,学生需要经历“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复盘反思”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关键词:去远方;梦想课程;研学旅行

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正值这时学校开设了“去远方”梦想课程。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的方案在全国去远方梦想方案中脱颖而出。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开启了“赴百年之约,追溯唐英爷爷”的行程。从计划雏形到开启旅程,学生经历了“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复盘反思”的过程,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制定计划

“去远方”计划从选择目的地到确定交通方式,再到安排每日的行程,一切都要在行程之前计划清楚。

在选择目的地时,学生翻阅了很多有关文化古迹的书籍,整理了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受到了文化的熏陶,而且还增长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最终确定目的地是景德镇,因为那里有悠久的陶瓷文化,有众多伟大的陶瓷工匠。

在确定交通方式时,学生比较了各种出行方案的优缺点,包括交通工具、购票方式等,确定了适合整个团队的安全、省时又省钱的最佳方案。

学生需要在制定每日行程时反复思考怎样才能适合团队出行,在一次次推翻计划、重新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相互合作。

二、实施计划

2018年8月7日,学生踏上了七天的行程。在七天的研学时间里,学生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古窑、御窑址、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唐英学社、乐天陶社、浮梁古县城、陶艺街等多个景德镇的著名景点。

8月8日,到达景德镇,当天晚上参观了第一个景点——三宝国际陶艺村。学生被古色古香的小楼、鲜明生动的壁画、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深深地吸引。在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时,学生看到了教材上介绍的四大瓷品,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在乐天陶社,学生亲自制作青花瓷作品,体验陶瓷的变化之美。学生还去了陶瓷集市,感受最真实的景德镇陶瓷文化。8月14日,学生结束了七天的研学之旅。学生在旅行中能够沟通合作,相互帮助,共同体会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在景德镇,学生见到了陶瓷行业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到了陶瓷文化扎根于每一个景德镇人的心中。唐英的伟大不仅是他制作了多么精美的瓷器,而是他身上散发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流传千古。一块“佑陶灵祠”匾,包含了他对工匠们的尊重和敬畏。仿古与创新俨然是学者精神的一種体现,可见他受到景德镇人的爱戴,人格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精神叫我们如何不骄傲?如何不歌颂?如何不传承?

三、复盘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天行程过后,学生就会坐在一起,反思这一天完成了哪些计划,没完成哪些计划,以及没完成的原因,自己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地方做的不足。在整个行程结束后,学生对整个行程做了全面反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盲目走过的路不会成为心灵的财富,唯有用心去体验、去沉淀,才能领悟与收获旅行真正的意义。“去远方”课程既为学生准备了书,又为学生指明了路。一路上浏览风景,一路上品味知识,一路上提高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
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
构建“阅历课程”: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在大地上行走
“研学旅行”要靠依法治校护航
“研学旅行”怎样“研行”一致?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