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烧目鱼的由来

2020-11-10 04:41袁秀芬
烹调知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绍酒饭庄冬笋

袁秀芬

官烧目鱼是天津市传统名肴,它是由渤海湾特产的半滑舌鳎鱼(津沽俗称“鳎目”)。以夏季所产最佳。此鱼体呈扁片状,眼睛长在同侧,似互比相争,故又称“比目鱼”。其全身只生一根大刺,鳞片小,肉质极细嫩、鲜腴。为主料烹制而成。此菜入席后色呈黄、白、黑、绿色,逗人喜爱鱼肉外酥内嫩,质地分外细嫩,酸中带甜使人开胃增加食欲。

为什么一道菜肴成名,还要特加“官烧”的名目呢?原来早在清代盛世,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巡访各地,每次都要途经天津地界。地方官为了邀宠,多次奏请皇上批准修建豪华的行宫。怎奈乾隆不准,

这事一直没有办成。但皇上驻跸也不可轻忽,因此地方官员便选城北的“万寿宫”接待。一来此处建筑宏伟富丽,有王者气;二来不远处乃是天津地面上名气很大的“聚庆成饭庄”,可供御膳之便。

正宗的天津菜以清光绪年相继出现的“八大成”为代表。这是因为八大饭庄都带有一个“成”字;再就是全都庭院厅堂广阔幽静,有花园凉亭,有名人字画,饭庄中经营南北大菜、满汉全席及海参燕窝鱼翅宴,能体现出天津风味特色。“聚庆成”则是“八大成”最早的一家,当年康熙大帝登基时,便是由它操办的满汉全席大宴,非常有名气。

这一年乾隆皇帝又来到了天津,便由“聚庆成”来办御膳。在丰美的肴馔之中,乾隆最为欣赏的便是“烧目鱼条”一款。皇上认为此菜的色、形、味、香均可称为上乘,其手艺超过了京城御膳房高手。在享用美味之后,乾隆破例召见了“聚庆成”厨师,特赐他黄马褂和五品顶戴花翎,这一款“烧目鱼条”也由皇上金口封为“官烧目鱼”。从此名馔广为流传,成了天津风味名菜的代表了。

天津红旗饭庄原经理、特级厨师贾景魁是烧制名馔“官烧目鱼”的名师。后来因为年纪大了,把绝活传授给徒弟王洪业和金宝林。这二位不负师傅一番苦心,学有所成,1987年在“天津风味菜烹饪大赛”中,以无可挑剔的“官烧目鱼”荣获“群星杯”,而被同行刮目相看。

原料配备:净目鱼肉250 g。

配料:水发冬菇20 g,净冬笋20 g,净黄瓜20 g。

调料:鸡蛋半个,葱丝1 g,姜丝1 g,蒜片1 g,精盐1 g,白糖40 g,姜汁15 g,绍酒15 g,醋30 g,淀粉20 g,湿淀粉25 g,肉清汤75 g,花椒油8 g,花生油1 000 g(实耗50 g)。

制作:1. 将目鱼肉切成4 cm长、1.5 cm见方的条,用姜汁(5 g)、绍酒(5 g)腌渍8~10 min。冬笋、黄瓜切成3.5 cm长、1 cm见方的条。另将冬菇用模具压成长约3 cm的小鱼形(冬笋、黄瓜亦可同样处理)。

2. 把鸡蛋、淀粉和成稠糊,加精盐(0.2 g)、花生油(3 g)搅匀,放入目鱼条。锅置旺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六七成热,将目鱼条蘸匀稠糊下入,炸成金黄色,倒入冬菇、冬笋、黄瓜氽一下,一并倒入漏勺沥油。

3. 原锅留余油(12 g),回火,下蔥丝、姜丝、蒜片爆香,烹姜汁、绍酒、醋、肉清汤,放精盐、白糖。汤沸后,以湿淀粉勾芡,倒入目鱼条、冬菇、冬笋、黄瓜颠翻均匀,淋花椒油出锅即成。

4. 制品特点:色泽多样醒目,鱼肉外酥里嫩。笋、瓜香脆,酸中带甜,特别爽口。

猜你喜欢
绍酒饭庄冬笋
挖冬笋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冬笋抢鲜吃
冬笋能育壮竹 不可乱挖滥取
虾里加中药可补肾
三色猴头菇
港式脆皮烧腩仔
蔬中一绝数冬笋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