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沙化治理模式的形成及示范意义

2020-11-10 11:21包春艳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8期

包春艳

摘要:奈曼旗地处我国面积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历史以来,防沙治沙任务重、脱贫攻坚任务重。改革开放以来,奈曼旗人民开始探索防沙治沙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治理沙化的模式,有效遏制住了沙进人退的现象。奈曼旗人民勇于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将“沙害”变为“沙利”的治理沙化模式,对同类地区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奈曼旗;防沙治沙;沙产业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1“沙进人退”,灾害制约发展

沙漠被称为“地球裸露的伤口”,地球上有三分之一的陆地被沙漠覆盖。我国有830个貧困州县,其中290个位于沙区,土地沙化既是生态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内蒙古奈曼旗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沙地面积达到62%,整体地形地貌特征一般可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

历史上,这里是大兴安岭向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过渡的一个地带,形成了从森林植被到草原系统的生态状态,水草丰美,游牧民族逐水而居、逐草而牧。从100年前开始,随着农耕文明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开荒耕种、过度放牧,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追求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不断上演着开荒放牧-沙化-再开荒放牧-沙化再扩大的现象。在有限的生态承载力和发展空间下,传统的农牧业发展因循守旧,举步维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低下。在奈曼旗北部的沙地兴隆沼,多少年前有流传着这样的歇后语,“兴隆沼, 起黑风, 扬白沙,吞农田,卷起羊,多灾多难穷棒子梁”,那时兴隆沼沙化贫瘠,在12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中,仅存留4棵树。[1] 这种情况只是当时奈曼旗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上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奈曼旗因沙化问题有30多个嘎查村被迫整体迁移,近20万亩土地变成白沙一片。

2“人进沙退”,建设生态屏障

奈曼旗沙化的历史,也是勤劳勇敢的奈曼人民与沙化斗争的历史。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就是生路,于是主动吹响了向沙地进军的号角,走上了艰苦的防沙治沙道路。

2.1 新中国成立后,奈曼旗防沙历程

奈曼旗在“普遍护林、大力造林”的口号倡导下,全民开始从政府和群众角度开展了治沙防沙工作。

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有力开展群众性造林。1949年开始,为了防止风沙袭击农田,群众开始在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循序渐进在沙地边缘植树造林,现有的高大、长龄的树木多为那时所栽植。另一方面,政府对原有次生林进行封育、抚育和改造,使得森林面积逐年增加。[2]封山育林依靠农社的力量,农社确定封育范围、时间和管理办法,规定放牧、打柴地点,林业部门则进行封山育林技术指导。50年代,全旗年平均抚育幼林1.73万亩,年平均抚育成林0.8万亩。60年代平均抚育幼林2.96万亩,年平均抚育成林2.22万亩。进入70年代,加快了抚育进度,年均抚育林15.5万亩,年均抚育成林9.02万亩。截止至2018年,全旗已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封育45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

2.2 改革开放以来,奈曼旗治沙历程

奈曼旗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大规模开展了治沙防沙的工程。

197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三北防护林”,当时奈曼旗境内31个苏木乡镇全部列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体系之中。“三北”的主战场选择了兴隆沼,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方法上造封飞播相结合,种类上乔灌草相结合,建设宽林带、大网格防护林体系,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成为全国“三北”建设的骨干工程。

1985年,位于奈曼旗沙区的白音他拉苏木当海嘎查有位党支部书记叫希日莫,他带领嘎查村民充分利用固定、半固定沙地丘间低地的水资源条件,以户或联户进行沙地治理,恢复生态系统为中心进行农、牧、林、副综合开发。这种创新的治沙方式,既解决了沙区群众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发展问题,被时任自治区主席布赫同志称为“希日莫模式”,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

近30年来,奈曼旗在“筑路、扶贫、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引导下,把道路修进沙地、绿化工程送进沙地,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先后修通了5条穿沙公路近170公里,公路两侧20公里以内的沙地也得到了治理。1999年通辽市启动“5820”工程建设,奈曼旗于同年春季开始启动实施,当时全旗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5.2%。

进入21世纪,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和林业“三滥”治理实施退耕还林5万亩。实施退耕退牧还草,在沙化耕地或弃耕地上打井配套节水灌溉、农牧业机械设备,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10万亩。通过多年努力,奈曼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区、沙区、平原区植被迅速恢复,农田和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

3“沙海淘金”,向沙地要效益

奈曼旗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机遇,在全旗生态环境已初步稳定和好转的新形势下,以钱老学森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为指导,在沙地面积占62%的土地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沙地工业,推进沙地节水农业和特色养殖,探索沙地旅游,逐渐走上了一条治沙、用沙、兴沙的绿色发展道路。

3.1 沙地工业“点沙成金”

在防沙治沙的进程中,奈曼旗人民开始转变一味的防沙拒沙思想,开始主动用沙,主动“吃沙用沙”。奈曼旗沙地上砂砾的主要成分是矽砂沙、硅砂等,储量大、易开采、成本低,以沙为原材料的工业企业日益兴盛,内蒙仁创沙产业集团、华鑫公司等企业陆续投产建设, 生产出了种类繁多、科技附加值高的建筑用产品,有生态透水砖、防水透气砖等等,有效开拓了市场,增加了效益。其中,内蒙古仁创沙产业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年产覆膜砂10万吨、孚盛砂5万吨和生泰砂50万平方米,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市政工程领域。通辽乌兰蒙东水泥公司以风积沙作辅料,吃沙造田,年产水泥熟料100万吨,年销售收入2亿元,税金1500万元,每亩沙地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1.75万元。奈曼旗华鑫公司自主研发新产品21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3项,混凝土轻质保温材料、路用防护和地面砖等产品市场反响良好。目前,全旗用沙工业企业近40家,沙产品上百种,年用沙50万吨,年产值超过数十亿元。

3.2 沙地种植业“果蔬相呈”

奈曼旗沙地土壤丰富,昼夜温差较大,适合果蔬等作物生长。通过积极发展”特色种植,有效治理和利用了沙地,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一是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近年来,奈曼旗大力发展沙地无籽西瓜、红干椒等特色种植业,亩效益达千元以上。2018年,全旗发展西瓜、万寿菊、红干椒等沙地高效特色产品,种植面积达8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7.8万亩,建设百亩以上规模设施农业小区75处(日光温室小區55处、食用菌小区11处、春秋塑料大棚小区9处),设施农业亩收益达到2万元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奈曼旗气候土壤条件适合中小果类生长,林果产业得到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全旗果树经济林发展到10万亩,其中干果5万亩,鲜果5万亩,亩收益达1万多元。旗内水果成功注册了“塞外风蒙古野果”品牌,畅销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还远销到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三是积极推进蒙中药材产业发展。依托蒙中药材人文、地理等优势,奈曼旗正在大力发展蒙中药材产业,对甘草、麻黄草等进行研发和利用,在充分利用药用价值的同时,也让草原沙生植得到合理保护。2016年至2018年蒙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到2019年种植总面积达到20万亩,是自治区内以旗县为单位种植蒙中药材面积最大的旗县之一。同时,奈曼旗大力发展了沙地水稻、沙地设施农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有效治理和利用了沙地资源,增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3.3 沙地养殖业“畜禽兴旺”

奈曼旗一直以来有养殖牛羊的历史传统。近年来,在“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倡导下,以种植饲草料为基础,大力发展了生态畜牧业,特别是在沙地上建棚舍,种饲草搞青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8年,全旗共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3]517.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9%。建设104处各类养殖小区,新发展4个养牛专业村、1个育肥牛专业村、2个养牛示范村。牧业年度家畜存栏保持在221万头只,禽类饲养量1098万只。大力发展了以沙地肉鸡为主的禽蛋产业,发展养鸡小区40余处,年饲养量近500万只,年出栏达300万只,产值已经达到3亿元,实现年纯收入3200万元,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8万元,实现了群众收入、沙地治理双丰收。

3.4 沙地旅游业“方兴未艾”

从防沙治沙,到“吃沙用沙”,奈曼旗人民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近年来,奈曼旗开展了“玩沙”,大力发展沙地旅游业。立足于科尔沁沙地原生态景观,精心开发沙地旅游景点,设计旅游线路,形成了沙地体验游、怪柳景观游、沙区民风民俗游、沙漠越野赛车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和结构体系,受到全国各地旅游者的青睐。目前,全旗共建成各类景区5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2处,并开发了汽车越野拉力赛、摩托车越野赛、徒步穿越、沙漠探宝、真人模拟实战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和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2018年,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 000万元,同比增长32%。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程,是全国人民追求发展、奋勇拼搏的历程,也是奈曼旗人民战天斗地、积极进取的历程。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防沙治沙”到“沙海淘金”,从“人沙斗争”到“人沙和谐”,奈曼旗人民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下,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努力进取,走出了困境,学到了经验,转变了观念。新时期,奈曼旗将继续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奈曼旗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陈之曦)

参考文献:

[1]奈曼旗文化志编写组编.奈曼旗文化志[M].中共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2]奈曼旗编纂委员会.奈曼旗志[M].方志出版社,2010年.

[3]沈志新.“沙海淘金—奈曼旗在治沙中发展沙产业侧记”[J].中国林业,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