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0-11-10 11:21冯博樊磊磊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农业经济有效策略

冯博 樊磊磊

摘要: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扰问题,诸如过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耕地的破坏、白色地膜污染等,不仅制约着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而且严重消耗了农业资源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应在具体发展中强化科技投入,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操作路径。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经济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事关国家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不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因为受发展理念及技术能力的限制,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各种破坏,以环境损伤换取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受反对。我国“三农”工作指导中尤为重视农业生态环境,要求将其与农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既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以此构建两相兼备的协同发展体系。虽然当下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联合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也能在更多先进管理理念的融入中不断增强,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综合探究问题所在,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协同发展。

1 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概述

经济建设过程中常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经济如此,工业发展同样亦如此,都产生严重的环境危害,而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经济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正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协同发展可看作是优势开发、劣势修补的过程,减少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以经济发展为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更多支持,以此形成良好循环,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之间的统一。一方面,农业生态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会逐渐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土壤流失、地表板结、肥力不足等生态问题的出现,都会使农作物生产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农业经济顺利发展;相反,如果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土壤肥沃、供水充分等,农业生产具有良好基础条件,农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农业经济也会得到有效推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是农业生态的重要支柱。农业生态的治理与保护都需必要的技术支持与资源投入,如果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滞后问题,长期效益不佳,就无法具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而在农业产量高、质量佳的情况下,则会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能够对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更需对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提高重视程度[1]。

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有其必要性,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是全面脱贫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而农业生态建设则与社会生态文明息息相关,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更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就当下二者发展情况而言,协同要求并未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还多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农业资源浪费、农业环境破坏、农业耕地减少等,都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亟需探究有效改进策略。

2 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

就当前农业发展状态及现阶段发展需求而言,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是确保整个农业产业系统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同时这种协同发展也是农业生态及农业经济内部各种要素达成相互聯系、彼此产生作用及影响、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其目的而言,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在不损害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追求,更满足了从今往后历代以后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战略性意义。从整体上来看,其目标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2.1 高效与集约目标

就我国农业当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普遍存在低效率与粗放式的特点,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效率不佳,同时在集约化程度上的表现也不理想。具体表现为高资源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匹配,生产资料的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存在,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城市的其他产业存在明显差距,且国内农业经济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效率。

基于这种社会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应以高效性与高集约度为方向,针对农业产业要实现的生态目标、社会目标及经济目标进行详细规划,生态目标上一方面要提升自然资源的产出率,并充分发掘资源的价值,使之具备持续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控制农业生产产生的负面生态影响进行控制,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强化农业产业抵抗风险及灾害的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并提升生态效率;经济目标方面需要正视市场、政府及农户行为产生的影响,尽量使这种影响更加正面,并促进 农产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高效化与集约化;社会目标的制定则需要建立在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高效集约的生态经济发展机制,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

2.2 协调与和谐目标

重视协调性与和谐发展是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特性。就农业产业而言,要实现产品数量上的高产与优质生产往往难以兼顾,很多时候还会出现产量与质量上的矛盾;农业经济在本质上分为生态型、非生态型与中间型,生态型能够获取更多生态效益,但非生态型又会对生态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农业经济在很大比重上属于中间型,因此还需控制好生态型与非生态型经济活动的变化,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协调性,并能够实现和谐发展。考虑到现代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大,处理好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经济中的科技应用状态及与农业生态的关系,使这两者之间同样具有协调性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要使农业生态及农业经济相互之间具有协调性,并且实现和谐发展,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态之间的平衡。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农业经济有效策略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