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

2020-11-11 05:56荆小利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8期

荆小利

摘要:在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很少有人忽视对能源的开发。各个国家都深刻意识到,只有大力开发新能源,才能为今后的经济提供助力。而在所有能源中,电力事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开发电能,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财力,这也为智能变电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弥补了我国在这一块的探索。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转,相关供电企业应该相互学习加强技术之間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智能化故障问题的研究,促进其技术的权威性,将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投入到其中,促进变电站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可视化故障;技术人员素质

一、我国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必要性

智能变电站的科学管理,仅仅依靠早期先进的技术水平还不够,也离不开现场工作人员的监督。而作为继电保护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以外,还应该有准确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的能力。并且,在智能化电站的管理活动中,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继电保护问题做出说明,得出一系列完整的结论,为解决问题提供佐证。然而在过去,这几乎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很少有人会去强调素养问题。遇到各种问题时,相关人员往往不会深入研究,只是从形式上去研究浅层次问题,并不会深入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1]。这种故障分析方法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却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监控,不能只是暂时性负责,要完完全全做到了如指掌,去解决根本性问题。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单纯分析评价,也容易忽视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中所潜在的内部问题,比如电器突然间损毁、无法满足供电需求发展等问题,甚至还会给继电保护装置带来更大损失,危害今后的运行过程。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在建设中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中显得极其重要,只要在这部分做得出色,就会极大地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提升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出现的故障信息

(1)自动生成故障资讯

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很多时候,为了更加严谨地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智能系统会忽视掉其他部分,只集中所有力量对故障进行检测,并通过机器生成相关记录文件,为制定解决方法提供依据。不过,这些文件代表的含义不同,其内部存储格式也会存在许多差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系统会根据这些差异,在短时间内判别出来,并存储到指定位置[2]。其中,不同格式的文件所记录的信息也各不相同,研究人员在使用时也应该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够一概而论。具体来说,故障波记录文件主要是保存临时信息,同时也包括故障的逻辑关系图,可以作为一个基本探索,去形象地理解工具。另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凭借这些记录文件进行分析,构建出完整的模型,为之后的故障分析研究提供便利。

(2)继电保护故障的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系统中,合理利用继电保护逻辑关系图十分重要,几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继电保护信息的不同,所做出的应对举措也大不一样。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就可以按照文件记录时间来对信息进行归类,并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护,既能保护功能元件运行的状态,也能准确找出故障出现的关键点[3]。有一些情况下,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辨别或者理解,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故障出现的某些小细节,将将一些故障特点进行标注。标记的设置使用也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不能够随意去使用。要知道,不同的标记代表有不同的含义,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用简单的图形作为标记,以便于阅读人员更好去理解信息。

(3)相互操作分析

继电保护装置不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是采用 G语言作为描述手段,利用图形来描述电网元器件关系的载体。这种语言缩小了人员之间的沟通,减少了数据传播的时效性,极大地解决了拖延问题。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G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的工具传输语言,可以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的要求,适应实际工程的需要。这能够快速、准确定位故障位置,并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反映,避免各项事故的发生。然而,并不是所有厂家生产的 G语言工具都一致。也有不同生产厂家或者系统之间的 G语言模式存在差异,不会完全地一致。想要在不同厂家实现相互操作,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发现问题之后,相关人员应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分析,如果信息记中采取了相同的 G语言使用模式,各个品牌间无需进行各种细致沟通,就可以得出各种结论,极大地方便于变电站人员的管理;第二,在实际中,也会出现不使用 G语言的厂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制定出一种技术,能够让各种数据得到兼容,不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4];第三,要保证故障记录文件的文件名清晰可见,不能出现太多的识别问题,要确保后续人员能够认清。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才能保证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行,提高故障分析处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变电站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基站建设也越来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速度,降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频率,供电企业应该实行通力合作,分享技术知识,从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化安全研究入手加强对故障问题的分析处理。研究人员要能够灵活运用可视化技术,准确反映出故障信息,及时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昀快时间内制定一套解决方案,减少工作人员工作的难度,避免耽误更多的时间,提高智能变电站的供电质量以及效率。也许在昀初,各个国家在这片都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对于变电站的技术建设,研究人员还不够成熟,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只要我们拥有信心,不断检查探索,就一定可以实现技术的飞跃,将我国带入电站建设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小伟,陈潭,论新时代下的继电保护 2018.05

[2]孟艳卿,安本迅,王飞等.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做出的探索型分析 [J]247-247

[3]黄新志.刍议新 针对智能化电力领域的论述和分析[J]大科技,2014(33)

[4]张亚楠.王志飞.为我国解决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所做的几条举措[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 4):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