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健康时尚的新宠?

2020-11-12 09:41余凤高
大众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黑死病面罩纱布

余凤高

有些疾病的广泛传播,往往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当年梅毒流行时,因此病有脱发的后遗症,甚至掀起一波佩戴假发的时尚。如今从新冠病毒出现世界性流行的趋势来看,口罩就如同2020年3月17日《纽约时报》上的一行标题所说,“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象征”。

最早的口罩

口罩, 国外称“ 医学面罩”(medicalmask)或“外科面罩”(surgical mask)。以前一直都认为起始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最近有了新的说法。据伦敦威尔克姆医学史博物馆(Wellcome Collection)2020年7月发送的材料,记者莉琪·恩菲尔德在《口罩的历史》一文中,将口罩的出现追溯到了2000多年前。

说是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大科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用动物膀胱的外层挡住口鼻,来过滤工场上朱砂或硫化汞这类有毒矿物飞散出来的灰尘。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口罩。

恩菲尔德又说, 后来到公元12世纪~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述说中国皇帝的仆人和随行人员,喜欢用丝巾遮住口鼻,来防止他们给皇帝准备食物的过程中因呼吸导致污染。

喙状面罩

公元14世纪,欧洲最大的瘟疫——黑死病流行起来,促使人们广泛地设法遮盖脸面,防止传染。到了17世纪,当另一次黑死病在法国流行的时候,刺激了法国一位当时辗转欧洲多个地区行医的医生夏尔·德·洛美(Charles deLorme)。他发明出一套供“瘟疫医生”穿着的服装。这套服装包括黎凡特皮革制作的外衣,帽子和里面盛有丁香或肉桂等草药和薄荷、樟脑等芳香剂的喙形面罩。面罩有玻璃孔设计,可以看到外面。所有这些配制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医生在探望病人时被传染上黑死病。

出版物中流传下来一幅描绘黑死病医生的彩色图画。这是版画家保罗·福斯特(PaulFurst)大约在1656年的作品。据说,画的是一位叫施纳贝尔·冯·罗姆(SchnabelvonRom)的医生外出给人看病时的标准着装。由于这套着装,尤其是其喙状面罩,这些在疫情期间外出看病的医生有了一个“喙医生”(beak-doctors)的称号。但是,有医学史家说,没有证据证明确实有过这样一些戴喙形口罩的黑死病医生。德国的博物馆里展示的两个这样的面具,从一开始就被怀疑是伪造的。

阻断病菌侵害

另有医学史家考证,伟大的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曾将一块布浸入水中, 然后取出, 盖在脸上,来防止油漆和灰泥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这也可以看作是早期的简单的口罩。只因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后来被改进为将浸湿的纱布悬挂在眼镜架的挂钩上,然后戴挂到脸上。

1861年,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空气中存在细菌,这让人们意识到空气中存在有害的病原体,呼吸时会有被细菌感染的危险性。一些医生由此设法应用有过滤作用的棉花制作口罩,来避免传染疾病。时髦的女人喜欢戴有蕾丝的面纱,一方面可以让她漂亮的容貌有一种神秘感,同时也有借此来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的有害颗粒侵害的意图。

与巴斯德差不多同时,英国的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提出用石碳酸消毒外科医生的手和手术器械,匈牙利的妇产科医师伊格纳兹·塞梅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证明了洗手对防止病菌传染的重要性。于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呼吸系统传播细菌的问题成为医学家研究的焦点,大家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并使用口罩。

必要性之争

1897年,在布雷斯劳工作的德国卫生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弗吕格(CarlFriedrich Flugge)发表了《关于空气感染》的论文,指出飞沫在空气中有感染细菌的危险。同年,一直跟着他工作的徒弟特奥多尔·米库利兹(TheodorBillroth),发表了《使用无菌手套和口绷带进行手术》的论文,同样强调了这一点。他们的论文都提到手术时一定要戴“口绷带”。米库利兹还描述了一种用棉花制成的单层面具。他特别指出外科口罩的适用性:“由于有了它,我们在街上就会像一个戴面纱的女士一样轻松呼吸。”

米库利兹的助手休勃纳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并在1898年发表了《关于口腔和口腔伤口感染的可能性》一文。论文研究了手术室空气中细菌的含量问题,并介绍了一种由纱布制成的两层口腔保护装置。

虽然如此,但直至1910年,在外科手术和综合医院中,口罩的应用仍不普遍。1914年,德语外科医生菲里茨·柯尼希(Fritz Konig)在他的一部为一般从业者写的外科手册中甚至声称:“……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顺便提一下,我们认为它们(口罩)的使用完全没有必要。只有那些患有黏膜炎或心绞痛的病人,在手术时才需戴上经蒸汽消毒的口罩。还应限制说话,并避免在患处做手术……”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1910年年末,马来西亚华侨,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1879年~1960年),在调查中国北方暴发的肺鼠疫时,设法用棉布包裹几层纱布制成口罩,并在两端各系上一条带子,以便挂在耳朵上。这就是今天用于医学的口罩的原型。自此之后,人们所用的口罩,不管如何改进,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了。

“太麻烦了”

在口罩的应用史上,191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流感的全球大流行促使医务人员和公众都戴上口罩。尤其是美国,有些州在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规定必须佩戴口罩。

口罩最先于19世纪20年代在德国和美国的手术室中使用,特别是在内窥镜手术或小型手术中使用。但在1926年德语地区广泛阅读的一部《手术操作人员辅助书》著作中,还是没有提到口罩的应用。一年后,1927年,在海德堡担任外科主任的马丁·基尔斯纳(Mart i nKirschner),才在他的多卷本理论著作《抵制感染》第六版“应对感染的措施”一章中,详细介绍了戴口罩的必要性。

美国也有类似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开始针对口罩的厚度,但它的应用仍然没有被普遍接受。一般是实习生和护士都戴着用布或纱布制成的口罩,但主治医师在手术的各个阶段,还在拒绝使用口罩和橡胶手套,认为“太麻烦了”。

时尚加持

此后,口罩的地位渐渐有了提高。德国和美国从19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继续使用口罩。到了40年代,可以清洗的無菌口罩在德国的外科手术中得到认可,纱布的层数各不相同。从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使用纸和羊毛制成的一次性口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由于工业化程度提高,空气污染成为20世纪后公共卫生的最大威胁之一,居住在污染严重城市的居民,不得不采用“防烟面具”。

一个突出事例是,在2020年2月,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达到全球性流行的高峰,在这个月的巴黎时装周上,像是具有前沿预感似的,曾获2017年青年设计师“路易威登奖”的设计师马琳娜·塞尔(Marine Serre),让登台的模特儿都穿上配着口罩的服装。当时,整个时装行业都没有预料到这一需求的到来。据说现在,对时尚很感兴趣的人们转而开始使用起自制的口罩了。

的确,在今天,戴不戴口罩已经被看作是否具有预防疾病卫生意识的标志之一了。

猜你喜欢
黑死病面罩纱布
LED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不“怕”火的纱布
关于中世纪黑死病对欧洲医学发展的探析
“黑死病”与欧洲的至暗时刻
不漏水的纱布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
LED矩阵面罩
浅析西欧黑死病期间的“投毒说”
身边的便携式火灾救生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