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泉 再生修复助力“开口笑”

2020-11-12 09:41胡德荣
大众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医学

胡德荣

9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爱牙日”。每年这个日子,蒋欣泉都异常繁忙。虽然他已经在国际口腔领域权威期刊JDR封面及各大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第一/通讯论文122篇,但对于做科普,依然非常重视。

蒋欣泉说:“医学科学家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自主性的创造,更在于走近大众的普及。”

口腔科普牵动全民健康

针对牙齿缺失后的修复问题,很多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牙齿即使缺损缺失了也不去医院,等掉光再说;二是残留的牙齿不好了,也硬要保留。

蒋欣泉曾经专门为此撰文。他提出,患有牙齿疾病时应给予充分重视,及时就医去除病因,阻止疾病发展。若未及时治疗,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需要到口腔修复科接诊。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等牙齿全部掉光再镶全口假牙的想法,蒋欣泉直言“当心被坑”。牙齿缺失后长期不修复,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义齿修复的难度。不管是门诊看病人,还是开会做分享,蒋欣泉都反复强调,一旦有任何牙齿缺损或缺失,不能拖着放任自流,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今年“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与以往人们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不同,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口腔是身体的一面镜子,它既能反映出全身的健康状况,又能对多个系统器官的健康产生影响。

蒋欣泉说,口腔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可预防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通常与100多种非传染性疾病有相同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口腔健康纳入更广泛的健康战略中。促进健康中国,临床医学专家要担起责任。蒋欣泉一方面呼吁人们关注并重视口腔健康,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推动口腔医学更快、更科学地发展。

博爱之心,一脉相承

今年疫情期间,蒋欣泉作为中国专家首次应邀在国际口腔修复学会(ICP)官方平台上进行网络全球直播。他与国际同行分享了应对疫情口腔诊疗及防控的中国经验,得到来自全球线上、线下广泛好评。

实际上,他是唯一代表中国获得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Hatton Award大奖的学者,是国际口腔修复学会副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委会副主委,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 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每每荣誉加身之时,他总是想起恩师的教诲。

“医学科学家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自主性的创造,更在于走近大众的普及。”

1989年,蒋欣泉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录取,5年后获得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但不久即被告知,口腔医学系的硕士点还没有批下来。继续深耕口腔医学的梦想由此搁浅,他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转专业,要么找工作。他不想放弃做口腔医生的梦想,于是来到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口腔科医生。

基层医院的工作既辛苦又充实,但每天目睹那些因外伤、肿瘤、先天性畸形、炎症造成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或因吞咽、咀嚼、言语等功能严重障碍而饱受身心双重创伤折磨的患者,蒋欣泉一次又一次地被震动。医者除了要有一颗同情博爱的心,更要有面对医学难题勇于挑战的心。于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他几乎把休息时间全部用来复习迎考。

终于,蒋欣泉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取。2000年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他还争取到机会,前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学习研究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

“2003年,我获得博士学位后面临职业选择,当时先回了一趟无锡老家。谁知刚踏进家门,门铃就响起来。开门一看,竟是我的导师张志愿教授。他是为了我的留校问题,专门从上海赶来的。”蒋欣泉回忆说,“张老师爱惜人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平时只要我们遇到困难,他再忙也会放下手头的事来帮我们解决。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张老师在学术上引领我们攀登一个个高峰,在为人上教导我们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讓每一个人都有笑脸

采访中,蒋欣泉多次提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至今还保留着的一间80平方米简陋的实验室。为了创业、为了坚守,蒋欣泉与爱人两地分居,在医院学生宿舍一住就是11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式生活。这些年的努力,终于促成他将口腔颌面再生修复,打造成为上海九院口腔医学新的亮点。在他主持下开展的口腔再生医学研究及相关成果的实施和转化,已经获得国内外的认可。

每天至少在实验室待12个小时,二十多年如一日。这样的生活,蒋欣泉非但没有觉得枯燥, 反而说“ 乐趣无穷,激情高涨”。这让他的导师张志愿非常自豪, 说: “ 10年前, 我面试选择他,看中的就是他的专注力和有一股子‘耿劲。”

对蒋欣泉来说,总有一种迫切的使命感,让他停不下来。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九院口腔修复科的主任,他一年要接诊1000多个病人,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口腔生物工程/再生医学实验室、口腔修复教研室的工作。这些年来,他兼顾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承担着30几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和大量的课题研究任务。他以科学家的精神和医者的仁心仁术,在众多角色转换中游刃有余。

在口腔医学领域,骨修复一直让专家们头痛不已。很多口腔肿瘤患者为了清扫肿瘤,无法保全颌面部的骨头,从此失去口腔咀嚼和笑的能力。更多的是普通牙科患者,由于保护不当等因素,到了老年牙槽骨萎缩非常普遍,而修复、种植牙的前提,也是骨组织。困惑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现状,既担心二度造成创伤,又担心效果不尽如人意,20多年前,蒋欣泉就把补骨当作自己重点研究的对象:“我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有笑脸。”

蒋欣泉说:“临床与科研是不可分割又相辅相成的。科研要围绕着临床,为临床提供选择方案。只有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回答问题,才能推动学科的发展。”

如今蒋欣泉的科室,一年就有10万人次的病人量。这在全国、全球都是非常高的。“如何在高负荷的前提下做出精品病例,回答临床上的问题,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用真组织替代“假”的修復体

再生医学,听起来就很深奥。近年来,蒋欣泉带领团队致力于寻找颌面部骨组织再生的技术,并将技术转化为临床可以使用的医疗技术。目前团队所做的相关动物实验,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临床上我经常遇到大量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加之颌骨解剖结构复杂,如上颌后牙区可能临近上颌窦,下颌接近下颌神经管,常需要通过上颌窦提升或牙槽嵴增高等植骨手术增加足够的骨量,从而满足牙种植的需求。更严重的是,肿瘤、外伤、先天性疾病等还可造成颌面部更大范围的骨组织缺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颜值,还累及咀嚼等口腔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蒋欣泉说。

针对患者的治疗需求, 过去临床上已经存在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材料修复的技术,但这些技术有缺点,如损伤大、免疫原性和成骨能力不足等。“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发展为颌面部骨组织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蒋欣泉介绍说,再生医学有很多“工具”可选用,细胞就是工具之一。他系统比较了骨髓和脂肪来源干细胞在颌面部快速骨再生中的作用,发现骨髓细胞更具优势。该研究在权威的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以封面论文发表,并入选加拿大医药研究资讯公司——环球医药发现的关键科学文章。

“一个优秀的口腔修复医生, 应该是心灵手巧,有足够的悟性。对病人要有仁心仁术,为病人考虑。”

再生医学的另一关键要素是成骨诱导因子。蒋欣泉领衔多个创新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另外在生物材料的研究上,蒋欣泉课题组开展微纳结构/离子成分改性生物材料促进成骨、成血管的研究,并用于提高颌骨组织再生及牙种植骨结合能力。该项研究入选了国际生物材料权威杂志《生物材料》2013年度图片论文。

如果科研成果仅停留在纸面上,那么等于只完成了一半。为了尽快让患者从新技术中受益,蒋欣泉已经开展了很多临床转化实验研究。比如通过探索口腔硬组织保存与再生技术,为患者颌骨组织的再生和牙种植功能修复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载rhBMP-2的钙磷生物活性材料及富集干细胞技术,用于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明显提高了缺损区骨再生质量,并成功用于牙种植功能修复。蒋欣泉的目标,是将再生医学与口腔修复紧密结合,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能用真的组织去替代“假”的修复体。

先正其身,然后教书育人

蒋欣泉坚守在口腔医学医教研工作的第一线。他秉承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并举的理念,以培养卓越的口腔医学人才为己任。

他很享受老师这个角色,“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口腔修复医生,应该是心灵手巧,有足够的悟性。对病人要有仁心仁术,为病人考虑。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临床选择时要有循证医学的思考,做一个研究型的临床医生。”

2017年,以蒋欣泉为首席教师的口腔修复系统整合理论教学团队,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批临床教学激励团队,为进一步打造高质量教学整合打下了基础。2018年,蒋欣泉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他作为主讲人之一的《口腔修复学》课程,入选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规划课程;主持的《口腔生物学》课程,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作为研究生导师,不论是在临床还是在科研工作中,蒋欣泉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成员共同作战。即便医院事务繁忙,他依然坚持每天指导学生工作。从医20余年,蒋欣泉培养了19名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

如果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最好的鞭策。这位70后医生,从普通家庭开启的求学、从医、科研之路上,也曾遇到过十字路口。但对临床科研的由衷热爱和让中国口腔修复学科登上国际舞台的使命感,让他坚守自己的舞台,最终获得了世界学术界的认可。继2015竞选成为中国首位国际口腔修复学会ICP理事后,2019年当选ICP副主席,并成功申办了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大会,这在口腔修复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

蒋欣泉要把他对口腔医学的那份执念,一点点兑现,一点点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医学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展望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膏非牙膏, 千万别乱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口腔医学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自动看牙镜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