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月子病”,调理找中医

2020-11-12 09:41张静张蕊
大众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宝妈血瘀臀部

张静 张蕊

准妈妈或者是刚刚晋级的新手妈妈除了顺利生产,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产后修复没做好,遗留“月子病”的问题了。之前漂亮的衣服再也穿不进去,胯部臃肿走样的身材,产后腹部一圈圈的“肉垫”,让她们在穿衣镜前伤透了心。换了宝宝的尿不湿,就再也直不起的“老腰”,一咳嗽打喷嚏就“漏尿”的尴尬,除了没人疼,手脚腰背哪都疼的崩溃,也让很多妈妈对生活“折了腰”。

对于很多年轻妈妈来说,平素没有经常锻炼,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长大,腹部逐渐膨隆,脊柱负担加重,腰骶受力过大,肌肉韧带为了适应身体延展逐渐松弛,加上产后哺乳、抱孩子姿势不正确,发生腰背痛、盆底肌松弛的概率就明显增大。大多数宝妈通过适当休息及功能锻炼,这些不适症状会逐步缓解,但也有20%~30%比较顽固的症状反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这里介绍如何通过手法康复、穴位刺激与正确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瘦身”。

大多数宝妈通过适当休息及功能锻炼,这些不适症状会逐步缓解。

手法康复来帮你

产后康复医师主要借助以下手法,如腹直肌修复与激活、骨盆倾斜康复、骶髂关节错位矫正等帮助产妇恢复体型。

以腹直肌分离的修复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手法:

1.摩腹、振腹手法:以肚脐为中心,掌宽为半径按揉并轻压,同时震动局部深层脏腑。

2.穴位点按:点按双侧子宫穴、气海、关元、滑肉门、中脘、上脘等腧穴,益气补血,舒经通络。

3.腹直肌手法激活:轻点刺激腹直肌肌束,腹部放松时快速拿抖腹直肌边缘,激活腹直肌,增强局部肌力。

4.侧方拉伸:仰卧, 一侧手臂曲肘置于头部下方,同侧下肢屈曲弯向对侧,左侧反之亦然。可拉伸侧腰部,有助于腹直肌分离的修复、肋骨外翻的矫正。

32岁的二胎宝妈王女士,产后腹部明显凸起,像又怀了一个,还经常腰部酸痛,医生诊断她为腹直肌分离。在完成产后手法修复后,她松弛的肚皮变紧了,腹围也缩小了5厘米,效果很神奇。

妈妈们必备的修炼手册

除了寻求医生帮助,产后妈妈们也可以在家进行一些锻炼,下面几种方法推荐作为产后妈妈们的修炼手册。

1.腹式呼吸

仰卧位,排空膀胱,去枕平卧,屈髋屈膝。放松全身,鼻子缓慢深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嘴巴将气缓缓吐出,腹部自然平凹。每天10分钟~15分钟。

该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脂塑形,提高盆底肌肉的弹性,避免尿液漏出。

2.夹球臀桥

平卧屈膝, 双脚并拢, 双膝夹球,臀部向上发力,以肩部及双脚分别为支点将臀部向上抬起,直到膝、腹、肩基本持平,此时将臀部夹紧,同时收缩会阴及肛门,维持10秒后臀部放松, 将躯干缓慢放下。10个为1组,每天3组~5组。

该动作可辅助核心力量锻炼,同时配合缩肛收会阴动作,防治内生殖疾患。

3.拿捏带脉

站立位,腹式呼吸,配合带脉穴拿捏,每次200下,每天早晚各1次。

该动作可约束诸经,疏通经脉,有助收紧腹部,塑形美体。

产后不宜一味进补

传统中医提及产后身痛病,老人口中的“开骨缝”,以产后遍身疼痛为主症,可因风寒、血瘀、血虚、情志等引起。《傅青主女科》提及“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節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传统中医讲究气血调和,气血在人体内相互依存滋生,气与血相互作用运转全身,维持脏腑经络正常生理功能。产后大多数女性由于素体虚弱,产时耗气用力,出血过多,气随血耗,多伤气血。加之现代人精神压力大,产后顾及宝宝,操劳过多,作息紊乱,因劳致虚,血少气弱,从而冲任亏虚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此外,气血推动无力,瘀血受阻内停,气血不畅致脏腑经络不能调达,或情志不畅,气滞血瘀,脉络、关节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产后血虚与血瘀同时存在,不宜一味进补。中医临证常以补益气血为主,兼以疏肝郁、化瘀、除寒湿、通经络。知道了原因,用简单的生活调理,再配合医生的手法,常能达到理想的防治产后身痛病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宝妈血瘀臀部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家中段子手(四)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家中段子手(二)
家中段子手(一)
对称
家有宝妈
手到病除
坏习惯让美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