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失能老人的你,照顾好自己

2020-11-12 09:41李菲菲刘晓
大众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患病居家护理人员

李菲菲 刘晓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家庭具有促进、保护家庭成员健康的功能,父母、配偶和子女应给予患病的家庭成员精神、经济、物质的支持和营养及生理上多方位的照顾。

目前需要居家照护的多为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人员多为配偶,也有父母、子女,家庭请来的陪护人员,上门服务的医院护理人员等。

心情不好受多因素影响

居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受到失能老人和居家护理人员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

失能老人一般患慢性病数量3种或以上,患病年限长、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此外还有失能老人的性格原因及患病后的性格改变。

居家护理人员则可能因为与被照护对象关系亲近(如配偶)、年龄大、自身健康状况差、家庭月收入低、照顾时间长、全职工作、对失能老人所患疾病护理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并且男性居家护理人员焦虑、抑郁表现明显高于女性居家护理人员。

另外,失能老人由于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健康需求的急迫心理等原因,容易出现漏服药、服药过量、滥用滋补药和保健药、服错药等用药安全问题,也容易使居家护理人员精神紧张。

有研究表明,居家护理人员自评健康状况不佳是预测居家护理人员抑郁的一个重要指标;照顾失能病患带来的社交隔离、休闲时间减少和经济状况差,是居家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30%的居家护理人员为了照顾失能老人而停止工作,家庭低收入会增加居家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并且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调节心情从五方面做起

社会应积极关注居家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照护者自身也要学会照顾好自己。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1.掌握诊治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学习护理失能老人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

例如,参加失能老人住院期间医院举办的公益宣教活动,或者参加社区组织的防病公益宣传、讲座等;也可以参加线上学习。遇到问题不能够解决时,通过线下的讲解及个性化辅导来解决。

2.寻求社会的帮助。

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居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失能老人和居家护理人员,都需要来自社会的关心、陪伴、理解、同情以及尊重。目前,出现困难时,家庭其他成员和朋友的支持较多,而单位、社区、团体等方面的支持较少。

3.营造一个融洽、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失能老人及居家照护者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失能老人心情愉悦,即使出现照护偏差也不至于出现情绪失控。此外,一个舒适的环境也能使居家护理人员心理放松,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与失能老人熟悉,相处更融洽,也有利于失能老人被更好地照顾。

4.培养良好的心态,包容理解失能老人。

由于性格特点或患病后性格改变,失能老人常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让人感到不可理喻。居家护理人员要站在疾病的角度去了解、理解、包容失能老人的情绪状态,特别是上门服务的护理人员,作为陌生人突然到访,若采取的护理方法不为失能老人接受,更容易出现矛盾,因此要循序渐进,讲究方式方法。

照护者可以将需要开展的护理行为进行事前沟通,说清楚,如果失能老人仍有抵触情绪,要酌情适时终止,转移失能老人的注意力,同时避免自身情绪受到影响而恶化。

5.照顾失能老人的同时,也不要遗忘自己

追求好的照护容易让居家护理人员逐渐遗忘自己、失去自己,要花很大的心力才能够接近所谓好的照顾,但这是不可长久持续的。刚刚好的照护,才会让自己在好与不好之间还有喘息的余力,在照护失能老人与照顾自己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的关系,这才是长久之计。

照护的压力来源之一是照顾这件事情好像看不到头。拥有看护之外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助于让你保持希望,这样照护就不会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同时,最好的抗压办法是让自己休息和保持幽默感。每天都找一些人或场合来让自己放声大笑,这会让自己心情舒畅,精神上更乐观积极。

此外,我们要密切观察照护者的负性情绪,一旦发现要积极疏导,避免加重其负担。

负性情绪不仅对居家护理人员本身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对失能老人的照顧工作造成影响。一旦发现居家护理人员(如经济条件差、家庭子女较多等)出现情绪问题,要及时加强心理干预。如积极解决其在照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其不良情绪。鼓励其参加相关失能老人家庭帮扶活动,通过照护人之间的互相倾诉、相互帮助,减轻其心理负担。

猜你喜欢
患病居家护理人员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