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镶白旗:凝心聚力脱贫攻坚 砥砺奋进逐梦小康

2020-11-13 06:09正镶白旗扶贫开发办公室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旗贫困人口集体经济

正镶白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正镶白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是察哈尔文化典型代表区域,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灿烂的民族文化。全旗总面积6253 平方公里,辖5 个苏木镇、78 个嘎查村(牧场)、7 个社区,户籍总人口7.27 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62 万人。2011年正镶白旗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2017 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深度贫困旗。截至2019 年底,全旗36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27 户、7129 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2%。

作为锡林郭勒盟唯一一个自治区深度贫困旗,受资源禀赋、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正镶白旗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2014 年以来,该旗累计投入资金5.26 亿元,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抓牢抓实产业扶贫,夯实脱贫致富根基

“菜单式”扶贫拔穷根。推出良种肉牛、肉羊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扶贫“菜单”,并出台相应补奖政策。累计共为贫困群众引进良种牛8200 余头、良种羊10800 余只,发展蔬菜温室大棚820 余座,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 余元。

龙头企业脱贫一线显身手。引进国内区内知名企业,建成月盛斋正镶白旗现代畜牧业、正镶白旗额尔敦塔拉牛业现代化育肥牛两个种养加一体化扶贫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托管代养、入园打工4 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1+4”带贫机制。为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先后投入5200 余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与两个种养加一体化扶贫产业园及蒙盛肉业、察哈尔种羊场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使扶贫资金得以循环使用,企业按年投入金额的10%返还收益金至签约嘎查村用于扶持贫困户,同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设置公益性岗位,按劳取酬;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补贴资助,覆盖贫困户2460 户、5585 人,年户均增收2000 元左右。

发展集体经济添底气。投入6900 余万元在78 个嘎查村(牧场)开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2018 年全旗7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了“清零递增”,2019 年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5 万元。创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采用“3322”阳光分配法,将集体经济收入的30%用于嘎查村集体经济积累,30%作为贫困户生活补助或用于开发公益岗位,20%用于健康扶贫,20%用于教育扶贫,确保集体经济收益发挥最大效益。

多元化产业拓宽脱贫攻坚路。推进光伏扶贫,投入6932 万元在36 个嘎查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449 户、3382 名贫困人口可持续受益20 年。发展旅游扶贫,打造“四色草原·察哈尔故乡”旅游品牌,新建科普观星、湿地观景、沙地越野和民俗体验等精品旅游路线,培育牧人之家、农家乐等旅游点30 余家,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引进电商扶贫,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运用电商、微商、抖音和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农特产品营销,目前已建成5 家苏木镇级、40 家嘎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全旗从业人数已达上百人,电商正在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守底线补短板

吃不愁穿不愁,新生活好开头。2019 年1-9月,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897 元,增长10.8%,增速位居全盟第一位,在全旗范围内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吃穿不愁。

保障饮水安全,让群众“喝好水”。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4 年以来,累计投入9426 万元,建设和改造集中式供水工程81 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717 处,发放净水设备4500 台,饮用水质均不低于国家三类水标准,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住房保障一马当先。2014 年以来,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6 亿元,新建、改造农牧民住房9521 户,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1097 户。开展了危旧房拉网式排查鉴定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房屋,通过新建、置换等方式不留死角彻底改造,实现全旗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全覆盖。

义务教育保障“一个都不能少”。2014 年以来,先后投入1 亿元资金,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针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监控,实现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2014 年以来,全旗累计落实各级各类助学资金6567 万元,惠及学生54882 人次;累计发放大学新生助学资金2317 万元,729 名大学生受到资助,其中贫困大学生85 人。全旗小学阶段净入学率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达100%,全旗无一人因贫辍学失学。

落实落细医保扶贫,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在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参尽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的基础上,贫困人口医疗救治享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对其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助。贫困人口在旗内医院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慢病患者享受上门“送医配药”服务,报销医药费享受“一站式”服务,实行“一口受理、内部流转、全程代办”。2017 年以来,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90 万元,救助贫困大病患者2215 人次,为2367 人次贫困患者报销医疗费用1592 万元,有效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负担,切实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易地搬迁,开启崭新生活。2016 年以来累计搬迁贫困人口312 户、800 人。同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投入1350 万元在明安图镇建立3000 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就业培训+贫困户”“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模式,打造民族特色创业孵化园,一方面扶持有自主创业意愿的搬迁户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小型商超等传统服务业,另一方面通过商铺租赁,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和资产分红,带动搬迁户稳定增收。

就业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制定鼓励贫困户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扶贫车间,从吸纳、稳定就业等方面予以政策性补贴。2014 年以来,按照贫困人口培训意愿,通过旗内和锡林郭勒盟三所院校培训,共举办奶食品加工、电焊、民族服装加工、种养殖、皮具雕刻制作等扶贫技能培训班54 期,帮助3100 多名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积极推荐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举办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3 场,并根据企业生产开工情况做好就业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实现企业用工稳定、贫困人口就业稳定。

金融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2016 年以来累计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4.45 亿元,惠及农牧户8040 户,其中向贫困户发放1.2 亿元,惠及贫困户2365 户,累计向贫困户贴息135.64 万元。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采取“5 万元以下、3 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支持”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100%授信,2018 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2900 万元,惠及贫困户582 户。

从生态扶贫走向生态富民。将全旗752 万亩草场纳入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范围,涉及全旗4 个苏木镇56个嘎查(牧场),其中草畜平衡区38 个嘎查,面积426万亩,每年每亩草场奖补3 元;禁牧区18 个嘎查(牧场),面积326 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76 万亩,每年每人奖补5000 元;固定打草场150 万亩,每年每亩补助5元。共计覆盖贫困人口1320 户、2979 人。同步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设立护林员岗位525 个,每个岗位年工资1 万元,让贫困人口在改善生态过程中实现增收。■

猜你喜欢
全旗贫困人口集体经济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