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趣的语言推升小品艺术的兴起

2020-11-14 07:45
剧影月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趣小品艺术

最近几年,我国春晚语言类型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歌舞类型节目,然而其中小品节目的数量又占据较多比例,表明小品逐步深入人心,发展为人们普遍喜爱的内容,小品兴起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其具备较强的生活气息以及风趣的语言特色。针对风趣的语言特色推升小品艺术的兴起,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小品艺术兴起的影响因素

1、小品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大众对小品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小品故事来源于社会生活,却高于生活,是一种真实的大众化艺术,并不是因为艺术形式而发展为艺术形式,大众感觉到比较亲切,犹如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大部分情节都是人们生活亲自经历或者亲耳听到的,体现世俗的生活审美情趣。小品在现代的社会中占据俗文学的一席之地,促使我国文艺百花齐放,彰显着小品艺术的魅力。

比如《午夜电话亭》的小品,讲述少妇由于暧昧类型的短信和丈夫发生矛盾,这时手机没有电了,只能把附近的公共电话号码给丈夫,等待丈夫打电话继续解释,就在此时手机欠费停机的司机也经过这个地方,想要使用电话给自己的妻子报个平安,两个不认识的人在一部电话前发生搞笑事件,凸显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因为爱生疑的观察和惩罚,成为夫妻生活的实际写照。

2、小品艺术兴起来源于风趣的语言特色。

语言来源于劳动,来源于实际生活,然而风趣流畅的语言要建立在苦功夫基础之上,体现浓厚的语言功底,小品不只是体现在故事新奇上,还呈现在语言的精妙上。小品借助假错的词语和能够吸引人们的双关语与歇后语等,深深地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简便语言的生活化以及口语化都要具备语气流畅、排山倒海且一气呵成的感觉。比如在《新房》小品中,蔡明把婚房依托在“围脖”上,促使刘威的算盘转变为白日梦,还有“每天挤地铁给挤成孙子”这句话、“妈妈,你当自己是刘翔啊!”、“你老追不上我,你是史冬鹏啊!”,这个小品吸引观众的笑声,促使观众内心涌起无奈与苦涩的情感。

3、小品艺术来源于语用的预设性。

语用预设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便是隐蔽性,也就是说话人把语用提前使用在话语中,按照特殊形式的语境以及语言表达进行预设信息。通过隐蔽性特征,说话人以含蓄的口吻将不愿意或者不方便阐述的内容基于预设的模式包含在话语中,成为话语范围之外的隐含数据信息,而不是话语的基础信息。比如《想跳就跳》,其中的语言“我愿意!”、“我站着头晕!”、“晕你回家去呀?”、“太冷清”……,以尖酸刻薄的风趣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将爱跳舞的心理倾向隐含在话语中,令人发笑,获取观众的一阵掌声。又如“这是我的地盘,你不能在这儿跳!”、“你在这电线杆子底下留记号了?”等,以观众熟知的语言表示深刻的含义,引起观众的吸引力和注意力,强化小品语言的风趣性展现。

二、小品艺术品味提升的有效思考

1、强调小品艺术的“精”。

在小品艺术的兴起过程中,要格外凸显“精”,即精品思想,换言之在内容发展到形式和审美要求等方面要确保精,把生活素材进行集中、升华与提炼处理,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充分的围绕“精”进行,还涉及到“新”、“奇”、“巧”等视角。其中“新”也就是说明小品的内容以及形式应该突破常规,脱颖而出,冲淡彰显新鲜的感觉;“奇”也就是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放大,夸张且不会变形,促使其比较奇特;“巧”也就是构思要存在巧点子,意料之外,体现巧夺天工之感。总之小品即便短小,但是却比较“精”,纵观“精”,创作的小品可以言之有物,提升品味。

2、强调小品艺术的语言。

小品语言至关重要,由于塑造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要通过人物对话进行完成,缺少对话的小品便是哑剧,且哑剧也是依据动作形式的肢体语言加以完成,然而小品语言和小说语言以及诗歌语言都存在区别,通常情况下小品语言要具备口语化或者动作化。对于口语化的小品语言,需要适应大众理解的范畴,由于在小品舞台上仅仅会说一遍台词,因此语言需要浅显易懂,现阶段大多数的小品使用广东、河南或者东北的方言替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大众对语言的熟悉性,另一方面要确保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若随意使用方言,观众理解不了,也会制约到小品影响力的展现;小品语言还要具备性格化,语言要适应人物性格、身份以及年龄和所处的环境,促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若人物语言性格化不够显著,那么人物便会失去光彩,也就谈不上小品的形象,影响到小品取得的效果;小品语言体现动作化,便是小品情节发展的集中化手段,不管是舞台中人物行为,或者是剧情变化,甚至是人物的形象升华,这些都需要依托动作性语言的支撑,小品语言动作性表现的越强,其感染力也会比较强,那么演员表演便会比较舒畅,全方位的吸引观众注意力,自然而然的便会提高小品艺术品位。

3、强调小品艺术与观众的共鸣。

小品热与小品走红,主要由于小品有观众,否则小品便会难以得到宣传,小品的创作应该基于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以及归宿加以形成,艺术欣赏成为审美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所有的审美感受都涉及到情感活动的因素,促使观众体会到这种激情,出现心理效应,才会出现情感共鸣,获取启示,起到的成效比较明显。其次小品表演要和观众引起共鸣才存在品位的特点,小品以演员在舞台上的展示为形式渗透给观众,演员依据剧本安排的情境,细致化掌握人物性格,再结合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受到心灵的鼓舞。小品借助演员以及观众情感产生艺术成效,然而观众接受演员的表演不只是单一化的,还应该借助观众喝彩与掌声,不自主的微笑,这些都是共鸣的结果,演员以及观众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形成小品艺术的强烈共鸣。总之小品是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戏剧品种,完全克服原有戏剧学员或者剧团培训演员的小品模式,逐步形成观众的微型戏剧,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小品要不断提升艺术品位,走向新辉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风趣的语言特色推升小品艺术的兴起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分析小品艺术兴起的影响因素,如小品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小品艺术兴起来源于风趣的语言特色、小品艺术来源于语用的预设性,要明确小品的今后发展方向,积极的对风趣语言特色进行宣传,通过强调小品艺术的“精”、强调小品艺术的语言、强调小品艺术与观众的共鸣等方式,带给观众更好的感受。

猜你喜欢
风趣小品艺术
《临宋人小品》
Books that change my life 改变我一生的书籍
纸的艺术
风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周恩来的外交风采
性格描绘词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