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留存乡音牛歌

2020-11-14 07:45
剧影月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阜宁阜宁县文化

日前,我随省淮剧博物馆的徐宁女士走进地处里下河水乡的阜宁县作文化调研。在县文化馆的小礼堂里,平生第一次聆听到了悠扬悦耳的阜宁牛歌,真的是让我心潮激荡,久久难以平静。原来,留存在乡间俚土中还有如此美妙和动听的音乐!难怪同事们一直在说,前几年该县组织的阜宁国际牛歌文化艺术周影响之大,说那一年除吸引了来自陕西、山西、山东、安徽、贵州、上海及我省有关市县、阜宁相关乡镇的28支代表队参赛外,并有俄罗斯、塞尔维亚、美国、斯里兰卡等8 个国家民间艺术团近220 名选手参加展演。在翻看县文化活动的艺术资料,我看到了活动期间,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群文学会会长及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盐城市政府有关领导都来出席活动,足见其盛况与影响力之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阜宁县地处黄海之滨的内陆,历史上隶属淮安府。这里年代悠久,历史文化丰厚,建县记载已达1600 多年,是典型的里下河水网地区,更是一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家园。自2010 年以来,该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牛歌大赛。2018 年阜宁牛歌成功入选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歌也为阜宁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如今县文化和旅游部门正努力做好牛歌的推广和普及,借助其特有的乡土效应,使阜宁牛歌走向全国,继而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乡土文化品牌。阜宁牛歌的兴起与弘扬,此影响力日渐扩大,2014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专门报道,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应邀担任当年活动的评委,由该县电视台制作的县民间文化学会会长、牛歌发起人之一顾宝华的专题片“顾宝华的牛歌梦”,在中央电视台7 频道播出,2018、2019 年连续两年的农历新年立春,阜宁牛歌“打春牛”仪式,都登上当晚央视新闻联播。

历史上的阜宁,素有“江淮乐地”之称,相传当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品尝了阜宁传统美食“阜宁大糕”,对阜宁这方风水宝地赞誉有加,亲口御封为“江淮乐地”。阜宁牛歌之所以底蕴浓厚,传承广泛,并能成功地走向全国,响誉世界,是和这方特有水土渊源与历史情结分不开的。历史上的黄淮平原曾经是十年九涝,阜宁又处于里下河下流,明朝以来曾经发生多次黄河夺淮,致使这里广袤的农村长年与水患相伴。解放后,在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淮河”的伟大号召下,三省人民数百万民工硬是用小车与铁锹在这方低洼地区建起了一条通达大海的苏北灌溉总渠,将洪水直接排入大海,阜宁及周边县人民得以福祉,正因为该县历史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的特殊地形,也致使这里的农民世代都以种植水稻为生。而千百年来,牛在农村是第一大劳作主力,是农耕作时代的重要劳动工具,水牛也就伴随劳动人民走过一个又一个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发展,牛这个曾经被作为农耕时代鲜明象征的劳动资产与重要工具,正逐步淡出劳动行列,君不见如今的农村那联片耕种的大地里,到处是拖拉机铁牛的轰鸣声吗。牛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被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传唱的歌谣,如今只能作为特定记忆被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了。正因为它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即将自然消失,阜宁县的文化工作者们,立志做起这项功德无量的抢救工作,其意义就更不一般。

从1998年起,阜宁一批文化有识之士,在开展的社会调查中,深感牛歌这一文化现象正濒临失传,面对一批尚健在的不少优秀牛歌手有的年岁已高、有的重病缠身的现状,如何来发掘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文化人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必须开展以抢救为主的保护行动,于是全县拉开了挖掘保护牛歌的文化抢救行动。

开展深入调查,抓紧做好挖掘。从2000年起,县文广新局组织了全县文化馆、站的30多名干部,先后深入到各个乡镇和200多个村组调查走访,将牛歌手的演唱用录音机录下来整理,并推荐优秀歌手登台演唱。县里专门出了一本阜宁牛歌集和重点曲谱集。与此同时,由县文化局发起,连续三年在全县举办牛歌演唱比赛,并一届一届地不断拓展。到2013 下半年举行的全国牛歌大赛,参赛地区单位和区域,已吸引全国十三个省市,选手也从当初的几十人扩展到200多名。随着牛歌赛事的拓展,其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到2015“德惠杯”阜宁国际牛歌文化艺术周举办,活动就吸引众多企业家联手加盟,该县著名企业德惠集团一家就出资百万元对活动赞助,对弘扬牛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看出牛歌这一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

在县文化馆的活动大厅,馆长许红雁为我们播放了专题片,再现了当年5月16日上午举行的决赛现场,让我看到了比赛的盛况。在该县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台上表演了具有各国浓郁风情的乡村牛歌演唱,现场的人们不时为那优美动听的牛歌而吸引与陶醉。你听,那一声声独具魅力的牛歌号子传来,真的是犹如那辽阔旷野里传出的天籁之音,高亮、激越、隽永、悠远。在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牛歌演唱中,既有原生态牛歌,也有新编创的艺术牛歌。无论是声声低吟还是高亢嘹亮,从歌声中都让人感受到演唱者对生养自己成长家乡的绵长情结。在众多演唱牛歌的节目中,有激越嘹亮的昂扬,有挺拔豪迈的阳刚,有情感充沛的委婉,也有充满深沉的忧伤。这些从荒芜大地上传来的一曲曲无伴奏原生态牛歌,真的让人听后为之动容;一首首新编艺术牛歌,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激荡着扬正气、接地气的特有魅力。

看完录像,在与县分管局长、作曲家陈俊、县文化馆馆长许红雁的交流中,他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目睹现场演唱的盛况。许馆长说,随着县镇各级领导和全县文化工作者的重视,如今的牛歌文化在阜宁县正越来越热。特别是一批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牛歌,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乡土气息的文化情缘。

在座谈中,我畅谈了自己的感受,我对来自阜宁县三灶镇平均年龄达75 岁三位农民带来的《牛歌三唱》可说是特别有兴趣。三位老者那悠远沧桑的哩哩号子,演唱者声情并茂、表演交相辉映,舞台画面呈现仿佛穿透历史风云,听后真把人们的情感一下子就带进了那久远难忘的农耕年代。你看那来自黄土高原陕西省志丹县文化艺术中心代表队演唱的《踩场歌》,两条黄牛造型栩栩如生,表演珠联璧合。来自四川大凉山农家妹子的务农舞蹈造型舒展朴实,情感丰富,二十多人融唱功与表演为一体与牛歌表演默契的组合,堪称是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还有来自上海、贵州、山西、山东等地各具风情的牛歌,都彰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阜宁县陈集镇表演的《小放牛》,《停翅港畔唱牛歌》更是乡音委婉,充满韵味。阜宁县文广新局最新编创的《牛歌之乡牛歌情》,通过演唱和充满阳刚的表演,将新时代农民形象完美的呈现给舞台,体现了可贵的探索精神。

声声牛歌抒豪情,文化传承又创新。阜宁牛歌最初由乡土艺术家董振宁、顾宝华、王冰、王亚飞、陈俊等一批热心艺术的文化人策划,在县文广新局的全力推动与组织下,已经在全县播下种子并茁壮成长,如今已绽放特有的奇葩。事实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阜宁牛歌从当初的一个创意,经过短短五六年时间持续发力,就让这原来看似乡土的哩哩声,一下子从田园走向城市,登上恢弘的舞台,并从黄海之滨的水乡进军全国,亮相央视平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奇迹,成就的背后凝聚的是文化人的不懈追求与执着进取的精神。时代需要文化,让我们在不断挖掘与传承中,为努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共同努力吧。

猜你喜欢
阜宁阜宁县文化
阜宁与世界 有“侨”相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阜宁欧美同学会:主动交流寻商机 加强合作增实力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谁远谁近?
阜宁县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研究
江苏阜宁:监督收监执行一名脱逃超两年缓刑罪犯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终将修复的夏天(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