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11-14 05:24刘海波
关键词:低氧心衰气道

刘海波

(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500)

急性左心衰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也十分严重的一种心脏疾病,患者的发病速度较急,且如果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反应,这可能导致患者脏器严重受损,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死亡[1-2]。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除了常规药物治疗,本次研究加入无创通气疗法,收到较好的反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疾病患者当中抽取5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观察,利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对比组(25例)及观察组(25例),对比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44~72岁;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资料比较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患者需接受强心治疗、利尿剂治疗与扩血管标准治疗。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体征指标等,对其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保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适当选择抗感染药物等进行治疗,并实施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平喘治疗等。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时候,需要对其心肺指标、体征状况等进行严格监测,重点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血压被动与呼吸状况等。

观察组对象则需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无创通气疗法治疗。医生为患者选择与面部情况相宜的鼻面罩,并且连接呼吸机,将呼气压力设定为4~8 cmH2O,吸气压设定为10~25 cmH2O,患者吸气的时间设定为0.8~1.2 s,在初始治疗的时候给予短时间100%氧浓度。等到患者状况好转后,需要逐渐下调吸氧浓度,并且逐渐减少其他呼吸支持操作。患者情况好转后,需要及时撤下鼻面罩,选择鼻导管吸氧的方式。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合症状缓解程度、检查情况等将疗效分成无效、改善与显效,总有效率为(改善+显效)/n×100%。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状态基本一致,且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改善: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未见进展,啰音出现减少但不足50%;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啰音至少减少50%,体征恢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需利用SPSS 19.0软件包检验,计数资料n(%)接受x2处理,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效果观察[n(%)]

3 讨 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目前十分常见,患者患病后,左心功能会出现快速的下降,且病情会出现快速进展,患者容易出现休克、低氧血症反应、肺部水肿等,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是,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气道阻力明显增加,肺部顺应性出现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明显,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情况[3]。

对于此类患者,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案,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但患者容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也会出现呼吸肌疲劳情况。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选择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无创通气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肺水实现重新分布,并且增加患者心肺部位的供氧量,患者肺泡压也会出现明显的提升,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气道萎陷的情况。患者的气道阻力在治疗后会出现较好的改善,避免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的情况,也能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反应等。更为重要的是,无创通气治疗对于患者创伤很小,且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患者的心脏负荷会得到较好减轻,回心血量会出现减少,从而降低左心室的负荷,患者心功能会得到显著改善。

4 结 语

对于患有急性左心衰的患者,让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该方案可作为首选治疗模式。

猜你喜欢
低氧心衰气道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p53在低氧调控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