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2020-11-14 07:00罗淑霞张燕玲
关键词:中央区误诊率乳头状

罗淑霞,张燕玲

(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4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病症,多发于21~40岁中年群体,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会直接影响到诊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因此术前明确患者病况十分必要。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本文就术前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展开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纳入标准:①组织活检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②肿瘤直径≤10 mm;③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④术前行超声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②手术禁忌症;③影像学资料缺失;④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等无法配合检查者。患者男35例,女27例;年龄24~65岁,平均(37.18±1.26)岁。患者均获知情权。

1.2 方法

术前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超声仪对患者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8~15 MHz,检查时取仰卧位,垫高患者颈后部,使头部向右边或向左边倾斜,充分显露颈部,对颈部行常规纵、横、斜切等多方位检查,观察淋巴结结构、内部有无钙化、回声、边界、血流等征象。全部检查工作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工作均交由影像科相同两位资深医师负责。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结果,评价该种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至SPSS 23.0,以X2检验无序分类资料(%、n),P小于0.05,提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结果

由金标准可知,6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例,非淋巴结转移患者15例,以此为参照,采用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结果详见表1。

表1 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结果(n)

2.2 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评价

由2.1的结果可知,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5.32%(26/47),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度为64.52%(40/62),漏诊率为44.68%(21/47),误诊率为6.67%(1/15)。

3 讨 论

临床中通过术前检查可对甲状腺癌患者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为医师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转移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误诊率(6.67%)较低,特异度(93.33%)较好,但在漏诊率(44.68%)、灵敏度(55.32%)方面欠佳,影响了诊断准确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为医师判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参照。分析后可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可见淋巴结内部钙化,淋巴门结构消失,或出现囊性变化,内部无均匀回声,皮髓质分界模糊,边界呈不规则形态或边界模糊,淋巴结纵横比改变,且改变>1,淋巴结内有不规则血流信号。据此可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加以判断。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采用超声检查易受原发灶位置、中央区淋巴脂肪、病灶大小、食管等因素的干扰,影响诊断灵敏度,且部分医师经验不足,也会导致误诊、漏诊情况发生,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医师培训,提高诊断医师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中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误诊率较低,但灵敏度欠佳,因此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式对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加以判断。

猜你喜欢
中央区误诊率乳头状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