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定向丛式井施工工艺

2020-11-16 06:29谢宗茂张小东
江西煤炭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井眼钻具钻杆

谢宗茂,张小东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五地质队,江西 南昌 330000)

山西沁水盆地是我国大型含煤盆地,其含煤面积约42 000 km2,盆地内构造简单,石炭系太原组发育的3 号和15 号煤层赋存稳定, 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 m 和4 m。 该盆地煤层气资源储量大,产业体系较完善,是我国目前前景较好的煤层气区块之一。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五地质队在该区块施工煤层气参数井、生产井多年,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1 工程概况

为获取石炭系山西组3 号煤的储层参数(包括煤层埋深、厚度,煤岩及煤质特征),须在地面施工多口定向丛式井。 本次研究以TS83C 井为例,该井为煤层气丛式井组,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沁水盆地南部,距离山西省沁水县柿庄镇上算峪村东约2.5 km,见图1。 区域地层从上到下分别是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上盒子组(P2s),二叠系下统下盒子组(P1x)、山西组(P1s),石炭系太原组(C3t)。TS83C 井组为四口定向丛式井, 井号分别为:TS83-1D、TS83-2D、TS83-3D、TS83-4D,井间距为5 m,见图2。

图1 井位

图2 TS83C 平台水平投影及立体投影

2 钻井设备

钻井设备包括TSJ-2000 钻机、TWB1200 钻井泵、6135 柴油机、WD-20 发电机,钻具包括Φ159 mm无磁、Φ159 mm 钻铤、Φ127 mm 钻杆等(见图3、表1)。

图3 施工现场

表1 主要设备和器具配备

3 钻井工艺及技术措施

本次煤层气丛式井施工分为四个阶段: 直井段、造斜段、增斜段、稳斜段。 以TS83-1D 井为例,设计井深1 041.00 m,井径Φ215.9 mm,全角变化率不大于3.0°/25.00 m,设计位移187.97 m,设计方位74.80°,靶心距20.00 m,完钻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3 号煤层底板以下50 m)。

1)直井段施工(0~118 m)

直井段揭露地层为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T1l), 其中第四系岩性以浅黄色黄土层为主,偶夹少量砾石,稳定性差,易跨孔和偏斜。 第四系与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呈不整合接触,接触面易形成导水通道。

(1) 钻具组合: 一开采用Φ311.15 mm 钻头+Φ159 mm 钻铤+Φ127 mm 钻杆+ 立轴;二开采用Φ215.9 mm 钻头+Φ159 mm 钻铤+立轴。

(2)钻井参数:钻压60 kN,转速80 r/min,泵量28 L/S。

(3)技术措施:一开使用低固相泥浆钻井循环液介质,采用Φ311.15 mm 牙轮钻头钻进至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超过风化带10.00 m 后)方可停钻,口袋长度不大于0.50 m,下入Φ244.5 mm 套管并固井水泥返至地面, 管内留足10.00 m 水泥塞,井口平面保证水平[1];二开钻头采用Φ215.9 mm 加钻具组合,使用低固相泥浆钻井循环液介质,严格控制钻压、转速、泵量,及时清理返浆岩粉,每50 m 单点测斜,斜度超过设计应及时矫正,换径、下定向组合钻具前测斜。

2)造斜段(118~175 m)

该段揭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其岩层软硬交替,容易造成全角变化率增大和井眼轨迹偏离。

(1)钻具组合:采用Φ215.9 mm 钻头+Φ159 mm螺杆+1.25°单弯接头+Φ165 mm 无磁钻杆+Φ159 mm钻铤+Φ127 mm 钻杆+立轴

(2)钻井参数:采用1.25°单弯接头造斜每30 m增斜率1.5°~2°,钻压80 kN、转速120 r/min、泵量28 L/S。

(3)技术措施:钻具下到造斜点调整弯头对应靶点方位角,利用冲洗液循环介质清理孔底残留岩粉,每钻进10 m~30 m 单点测斜,为确保定向造斜作业顺利进行,保证中靶,预留方位提前角10°~15°[2]。

3)增斜段施工(175~404 m)

该段揭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上石盒子组(P2s),主要岩性由浅灰色细砂岩、深灰色泥岩组成,其岩层软硬交替明显,宜采用轻压吊打模式,防止井下管材断裂和井眼轨迹偏离。

(1)钻具组合:采用Φ215.9 mm 钻头+Φ214 mm稳定器+Φ165 mm 无磁钻杆+Φ214 mm 稳定器+Φ159 钻铤+Φ127 钻杆+立轴。

(2)钻井参数:钻压140 kN、转速80 r/min、泵压2 MPa、泵量28 L/S。

(3)技术措施:加大测斜密度,获取钻深施工延伸轨迹数据,及时获取井斜、方位、垂深轨迹参数,防止井下管材断裂和井眼轨迹偏离。 每延深30 m单点测斜一次,方位增斜率达不到要求时,充分清洁井眼,根据地层变化适当调整钻井循环液以控制含砂量。

4)稳斜段施工(404~1 053 m)

该段揭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盒子组(P1x)、山西组(P1s),石炭系太原组(C3t),其岩性主要泥岩、粉砂岩和煤层。 在煤系地层中使用PDC 钻头,其使用寿命大于金刚石钻头,有效提高钻井效率[3]。

(1)钻具组合:Φ215.9 mm 钻头+Φ159 mm 螺杆+1°单弯接头+159 mm 短钻挺+Φ214 mm 稳定器+Φ165 mm 无磁钻杆+Φ159 mm 钻铤+Φ127 mm钻杆。

(2)钻井参数:钻压100 kN、转速120 r/min、泵压2.5 MPa、泵量28 L/S。

(3)技术措施:下入直径适中的扶正器,保证井眼轨迹圆滑及不产生较大的全角变化率。 每30 m测单点一次并及时绘制井身轨迹图,保证井眼轨迹按设计轨迹钻进,一旦产生漂移及时下螺杆调整井斜、方位。

5)井身质量

TS83-1D 井最大井斜为18.96°, 方位为72.87°,位于井深875.00 m 处;最大全角变化率为3.79°/25 m,位于井深150.00 m 处,井斜及全角变化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丛式井组井底最大水平位移为226.01 m,总方位为69.69°,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见图4~图7)。

图4 TS83-1D空间轨迹及垂直剖面投影

图5 TS83-2D 空间轨迹及垂直剖面投影

图6 TS83-3D 空间轨迹及垂直剖面投影

图7 TS83-4D 空间轨迹及垂直剖面投影

4 结语与建议

通过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钻井实践,对该煤层气钻井技术进行了分析:

1)定向井施工须根据岩性组合、钻井规律,做好井眼轨迹预判,防止全角变化率过大,提高中靶精度。

2)定向井施工利用螺杆和钻具组合可有效提高钻井效率。

3)煤层气钻井对钻井液要求较高,特别是煤层的影响;对于埋深较浅煤层,应大力推广空气钻井技术。

猜你喜欢
井眼钻具钻杆
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煤矿坑道钻机大直径钻杆上卸装置设计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低摩阻导向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钻杆接头内螺纹加工自动化试验研究
复杂结构水平井管柱与井眼相容性分析
国外潜孔钻具研发方面的新动向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
旋挖钻机钻具产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