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强诚信建设

2020-11-16 01:52顾汉卿
商业文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诚信经营考核

顾汉卿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人无信而不利,对企业而言亦是如此,诚实守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商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入,企业工商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企业诚信建设愈发重要,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出台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关于推进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的意见》(工商企注字〔2018〕31号)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对企业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政策,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企业诚信建设的新要求

按照国家最新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性机构要按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应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的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企业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网站网址等基本信息;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企业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股东出资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等对外投资信息;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等经营信息。

企业在申报信息过程中,应对其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如有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或未在规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的;或通过登记备案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将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如满3年未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市场主体将在市场准入、银行贷款、投融资、国有土地出让、招投标、驰(著)名商标认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审核、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被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

其一是增强认识,形成浓厚的诚信经营氛围。一个企业要真正认识到诚信经营的“含金量”,将增强诚信经营意识、推动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通过法制宣传教育,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把营销、采购、供应、合同管理等人员作为培训重点,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法律知识培训班,实现统一考核、统一管理。同时要抓住关键少数,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开展专题讲座,聘请高层次专家、教授、资深检察官、律师等现场授课,增强法制观念和诚信经营意识,形成企业重大决策规范化、经济往来合同化、管理经营诚信化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其二是規范合同管理,夯实诚实信用基石。合同是企业对外开展业务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实现经济目的的法律载体。因此规范合同管理对加强诚信建设至关重要。对一家大型企业而言,要完善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对合同签订、履行、结算和监督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形成领导主管、合同管理机构统管、承办人员专管的综合管理体制,推行合同管理的集中会审、会签、跟踪管理等措施,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推行合同主办负责制,严格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合同审查和重大合同审查报告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有力夯实了诚信基础。

其三是防范合同风险,严把诚信经营关。加强合同审查把关,有效防范合同风险,是诚信经营的龙头。坚持“无合同不采购、无合同不收货、无合同不审计、不结算、不付款”原则,对企业重大合同实行“集中会审、集体会签、法律把关”,重大合同法律顾问不出具审查意见,单位负责人一律不予签批,保证合同的规范合法。同时要采用纵到底、横到边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合同集中会审、集体会签、审计监督机制,利用竞价招标、市场调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严把合同签订关,规范合同用语,有效防范和控制了法律风险,降低了合同价款,节约了大量采购成本。

合同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的审查,是决定合同履行成功的关键,也是诚信经营的一环。要始终坚持把合同主体资格、合同资信的调研和签约审查,作为合同管理和强化诚信建设的基础。通过资信机构调查、现场摸底调查、召集用户座谈、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查清对方的主体资信状况、产品质量、型号、价格等,并进行市场分析对照,建立客户资信记录档案,随时掌握对方履约能力、价格变化等相关信息。注重把好“三道关”做到“四不签”,即:把好合同资信审查关、履行价格质量关、结算监督验收关;合同对方主体资格不合格不签、月计划不落实不签、资金没有来源不签、未按程序申报不签。

其四是强化合同监督检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合同管理,堵塞漏洞,提升诚信建设力度,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落实上下功夫。明确合同管理工作量化考核的重点内容、考核依据、标准、考核办法和奖惩规定、组织领导等。考核的重点内容有: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落实情况;营销、采购、合同管理人员法律培训情况;合同签订、履行、结算情况;基础管理工作和报表情况;合同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内容。强化对合同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奖罚兑现,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同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对合同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实行百分制,分类分项分解,逐项考核打分。通过考核得分确定单位合同管理工作成效。考核综合得分95分以上为优秀,85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合格,低于80分为不合格 。对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量化考核原则上每季度一次,实行自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单位自查考核记录、基础资料和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评定参考依据。

其五是弘扬企业诚信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抓信用、重管理,不能不抓产品质量,不能不抓服务质量。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企业管理理念密不可分,与“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把坚持“诚信、勤俭、严实、创新”作为企业精神密不可分。成功的企业都是依法经营,按章纳税,主动处理好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尊重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义务,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

其六是诚实守信,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诚信是资源,是企业直接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扶贫济困,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要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踊跃捐款捐物,奉献一片爱心。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诚信经营考核
雷人画语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