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实验研究

2020-11-16 06:55陈志坚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陈志坚

摘 要:作业的布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天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做到查漏补缺,数学这一科目本就较为抽象,而书本当中的习题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明确规定要让高中生将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将课本中的内容和实际结合,从而深入体会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为了适应高中生多样化的发展,教师决定从习题的布置上做出一定调整,从而让这些题目变得更有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由于时代不断发展,国家对青年一代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划,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其不仅要掌握书本中介绍的知识,还要对这些内容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体会这门学科所传达给我们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数学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因此,对他们的逻辑分析、数学建模、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校本是指在学校中完成习题的解答,从而及时处理掉遗留的问题。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在习题布置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说最先做数学题则其他科目无法按时完成,最后做数学题则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做完。可见习题布置的量已经超出了班级成员能够接受的范围。这时老师们会说,如果量达不到要求,孩子们就没有办法牢牢掌握这些知识,导致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一些小细节而丢分。但是题海战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发展了。另外数学题太过单调,只具备一种形式,在每天的作业中只会存在课上刚学习过的内容,如果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在两到三天中练习的都是一类型题,学生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厌倦,既没有完成质量还浪费他们的时间,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导致孩子们不能够按时完成,就会出现抄写的现象,这样做已经完全失去了练习的意义。面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决定从核心素养着手,通过改变习题布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1]。

二、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一)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

同一类型题布置太多容易让高中生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不仅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还会影响其他科目作业的完成质量。所以教师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问答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老师所留的题目不要只局限于计算题,可以先有两到三个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变换,再有两个角度的换算,这种小题能够锻炼孩子们做题的准确性和计算能力,之后可以出两个概念题和判断题,判断题要求学生指明哪里出错并改正。如若sinα<0且tanα>0,则是哪一象限角?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符号的判断,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通过这一道题目学生至少能够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作业完成效率。由于题目的类型不同,孩子们在做题时停留的时间也不一样,有详有略,既能够减少孩子们的厌烦心理,同时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做题速度[2]。

(二)不同层次不同作业

为了将核心素养渗透到习题的布置当中,老师们决定针对班级成员对重点内容理解程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题型进行布置。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减少一些基础内容,除了基础题,教师根据当天课上介绍的内容和其他科目的时间分配不同,选择一到两个拓展题让他们思考,不一定要全部做出来,但至少要有自己的思路。对于中等接受能力的学生来讲,作业的布置以知识的连贯性为主,重点在于培养这一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迁移能力,将重点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这一部分学生,重点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后再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3]。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布置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分成三个小问,前两问是需要全班同学必须完成的基础类型,最后一问则重点考查层次较高的那部分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中完善核心素养的教育,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由老师进行详细讲解。

(三)设计具有趣味性

在题型上做出改动也只是减缓了学生的烦躁情绪,时间长了学生还是会对作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经过教师的观察,老师们决定在题型的设计上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常规的三视图学生都已经掌握,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老师可以从身边常见的建筑出发,通过描绘出身边简单的立体图形来强化自己的空间视觉,不仅巩固了课本中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结合生活的教学方式也能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培养。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布置作业来巩固和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在布置练习题中我们要体现出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题目类型的变化和不同题型的搭配,在分配中按照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人性化安排家庭习题,将习题与生活进行结合,既锻炼了學生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类型题能够真正让他们学到有用的内容并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喜蝶.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数学解题错误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2]王惠敏.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及其矫正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3]袁海峰.高中数学错题资源的校本管理和开发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807)《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