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打开的“真”与“假”

2020-11-16 08:44孟薇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误区

孟薇薇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抽象的、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需要歌唱者在科学发声理念的指引下,调动自身诸多肌群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歌唱发声的理想境界。古往今来,很多歌唱家和教育家根据个人演唱或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了很多关于演唱方法的理论。这些理论的产生,基本上是在传承——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文在参考前辈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针对学习歌唱面对的首要问题——歌唱的打开和“真”、“假”打开动作及效果,进行了的分析和论述,希望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歌唱打开方式,从而避开声乐学习的误区。

关键词:演唱理论;歌唱打开“;真”与“假”;误区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50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81-02

一、引言

世界上各个国家专业性的演唱,不管是哪种流派和唱法,都比较重视打开状态对于自己歌唱发声的影响,并不断地强调它的实际应用效果。而那些“扩张肋骨“”打开喉咙”“张开牙关”“抬起软腭”等等一系列的专业词汇,更是频频出现在讲授人的口中。这些教学语言,虽然听起来简单形象、易于理解,但练习过程中的现实结果却是: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者很难真正的领悟到理论本质,如果想把这些技术要领吸收、应用到自身的演唱中就更是难乎其难了。因为当个体的、抽象的感觉变为具体的影音和文字资料呈现的时候,学习者还是会受到先天生理结构、理解认知能力、协调运作习惯和反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歌唱的理论化概念产生不同的个体化理解,从而导致自身使用的和正确歌唱发声所要求的方法南辕北辙,最终造成了声乐学习上停滞不前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学习声乐理论的时候,不能只是一知半解,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各个局部肌群的特点,并懂得如何控制局部能力的方法,宏观的分析局部在整体“身体乐器”的作用是什么,这样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歌唱中真正的打开动作。

二、什么是“真”的歌唱打开

笼统的说,歌唱的打开就是找到歌唱时身体可以扩张的部分,通过呼吸将气流引入身体的目标位置,使之保持一定的空间,并同时完成气息支持下的发声动作。这样,所谓的歌唱“真”打开,我们基本上就完成了。那做到“真”打开的必备条件有哪些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找到打开肋骨的腹式呼吸

“真”打开动作的完成需要“打开肋骨”式呼吸的支持。声乐学习者都知道歌唱是需要横膈膜的力量协助的,那横膈膜的使用又必须要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来获得的,也就是必须要充分打开肋骨使其扩张并气沉丹田发声。所以“打开肋骨”,获得呼吸才能获得好声音的源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支持声音,基本上是实现不了歌唱的“真”打开的。

此外,规范的肋骨扩张的吸气动作也能平缓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的心情沉静下来。事实证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好的心理和行为,都可以通过好的呼吸去改善。目前很多情绪疗愈的理论和方法,本质上都是借助于音乐和呼吸的配合搭建而成的。

“打开肋骨”式的呼吸可以帮助神經系统产生舒缓效果,帮助身体解除紧绷感觉,帮助情绪得到平复的作用。所以,充分的打开我们的肋骨,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能利用良好的气息来进行歌唱,还能达到平复心境,提高内心感悟能力的效果。

(二)建立打开喉咙的歌唱通道

歌唱中喉咙摆放的位置,对我们的歌唱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声区,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相对低的喉头位置,那高声区的发声任务是很难胜任的。如何才能更好的打开自己的喉咙呢?按照生理结构来说,喉咙的内在构造比较复杂,但即便是一个对喉咙构造充分了解的医生,也不一定能够唱好歌。因此,学习声乐必须要通过学习-实践-感觉-辨别-记忆-巩固的复杂过程来达成目标。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用“打哈欠”、“喉咙放鸡蛋”、“大吃一惊”等感觉,启发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打开喉咙的动作,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动作,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发声时,口腔内部有充足的空间,找到声道通畅和唱歌时的兴奋感觉。例如一个人在开心、兴奋的时候,笑肌是在不知不觉中就主动积极提起的,喉咙内部也是扩张打开的,这种状态不仅能让声音脱离我们喉咙的肌肉,还会在口腔内部形成一个小话筒的感觉,可以让我们的声音更加的圆润,有质感。

(三)获得打开空间的歌唱腔体

空间等同于我们的歌唱腔体。有了歌唱腔体,才会获得共鸣。共鸣,就好像我们在山谷里说话会有回音一样,唱歌原理就是气息经过声带形成基础音,音又在空间里形成了反射产生了回声。共鸣的使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声音,还可以协调真、假声的自然转换,达到扩展音域的目的。因此歌唱的“真”打开,除了和上面讲到的肋骨和喉咙有关以外,还要充分利用身体里面有效的空间来辅助。

为了获得共鸣,我们需要在歌唱前将可以产生共鸣的位置充分的张开。包括:(1)口腔共鸣,位置在口腔以及喉头上部的咽腔中;(2)胸腔共鸣,位置在肺部及所在腔体;(3)头腔共鸣,位置在鼻腔以及额窦、蝶窦等处。如果你在歌唱中能够感觉到声音在这些部位充分的产生振动,那你一定做到了“真”的打开。更奇妙的是:这些共鸣区域也会根据音的高低不同而自发调整振动的比例。例如在低中声区的时候,胸腔共鸣会多一些,而到了高声区,身体共鸣就会自然的过渡到头腔。

总之,要想做到歌唱“真”的打开,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共鸣应用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反之,则不具备“真”打开的可能性。

夸大局部力量的歌唱效果,使原本应该协调、均衡的发声体变得不科学,而形成的不自然的发声状态。以下就几种“假”打开的现象进行分析。

(一)“压”喉和“撑”喉

这类问题的产生,多是过分、片面的追求口腔局部打开的感觉,盲目的寻求自己听觉上的音量和共鸣,利用舌根、下巴等口腔周围局部肌肉产生压、推、撑的动作,没有科学的将各个要素整体协调起来,这样的声音会非常笨拙、暗淡、沉闷,而且歌唱咬字一定会含糊其辞,表达不清楚。

(二)“漏气”

这种错误发声习惯,具体表现为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每句话总是感觉气不够用,换气时费时费力,控制声音困难,音往往偏低。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打开共鸣的同时,声带也呈现了不闭合的现象,这种唱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挤、卡的问题,还让声带长期处于不闭合的发声状态,失掉好的音色,而且很容易造成声带的病变。

(三)“颤音”

我们把很多不符合正常审美范围的声波,都称之为不规则的颤音。例如常见的声音的“抖”和“摇”,都是由于喉头位置,气息,共鸣等要素协调不均衡,导致喉咙部位的肌肉处于失控状态。这样的声音从审美角度是很难让听者接受的。为了改变这类问题,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对这个部分进行专门的调整和训练,才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变成各部分力量相对均衡的优质歌唱“乐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声音。

以上说的三种“假”打开导致的歌唱错误发声现象,是在声乐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問题。不过,即使发生再多的错误歌唱问题,也都是因为身体“乐器”各个部分不匹配、不协调,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歌唱状态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再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四、歌唱打开“真”与“假”的效果对比

首先,歌唱打开的“真”与“假”,不仅影响到我们的音色、气息、咬字等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可用音域和歌唱的耐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歌唱方法的基础是正确的,你就可以轻松的获得大跨度的音域,而且在歌唱的过程中不会过多的产生紧张感和疲劳感,对声音和作品的驾驭能力也会提高。

其次,打开的“真”与“假”和歌唱情感表达是否积极、是否能打动观众也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对打开的方法和技巧的分析和训练,我们一旦做到“真”的打开,声音、表情和肢体就会变得自然放松,表演作品时就更容易做到情真意切。

再者,打开的“真”与“假”直接影响我们的歌唱寿命。“真”让我们的声带一直健康的被使用,前辈们形容好的歌唱就像是气息在抚摸声带,给声带做保养。而“假”会过度的耗费我们的歌唱本钱,造成过早的结束歌唱生涯的后果。最后,掌握了“真”打开,可以让学习者循序渐进的提高,从而缩短学习周期的时间。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好打开的基础,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训练上,这些坏习惯只会让我们事倍功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打开的“真”与“假”,是整体与局部的差异。“真”要求气息、喉咙、共鸣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同运动;而“假”打开是个体感觉对歌唱概念的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觉。因此,学习者必须理解透、训练好“真”的歌唱打开方式,逐步的调整、协调人体的内在肌群,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掌握歌唱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2]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9.

[3](美)罗杰姆.汉涅斯著.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误区
空间几何体求解中的“思维误区”
盲区
最坑老人的10大健康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没有误区等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