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坝区产业建设为抓手助推农业高效发展

2020-11-16 05:53张坤
丝路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张坤

摘 要: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脱贫工作就不可持续,振兴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坝区产业建设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在2019年两会上提出的,它是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从而实现农业高效发展。近年来,播州区采取五个“紧盯”举措,全力助推坝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关键词:坝区产业建设 农业 发展

一、紧盯优势资源,选好主导产业,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

近年来,播州区把39个500亩以上坝区作为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各镇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好主导产业。据统计,截至目前,坝区主导产业调整规模达19.03万亩,其中辣椒3.81万亩,绿色“稻+”2.77万亩,春季蔬菜3.36万亩,秋冬稻菜轮作6.91万亩(复种),食用菌0.61万亩,其他1.57万亩,坝区基本无籽粒玉米等高秆低效农作物,带动全区1786户贫困户6619人种植或就业,户均收入1.23万元以上。比如: 在产业选择上,龙坪镇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始终在农产品“优”“特”“精”上做文章,按照“长短结合、长在山上、短在耕地”的工作要求, 建立了500亩以上坝区5个,所涉面积14400亩,发展了提子、金果产业,还有 “稻+”、蔬菜、辣椒等主要产业,线辣椒种植3000亩,速生蔬菜1000亩,“稻+”4300多亩。

二、紧盯经营主体,增强示范引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播州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组织方式,通过全区36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培育合作社298个、产业带头人200余名、家庭农场28家、新型职业农民4300余人,带动1786户贫困户6619人成为“产业工人”。如:乐山镇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基础,抓住公司这个核心,拓展建立“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围绕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目前,已建立万亩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3000亩集中连片经果林基地,1000亩白茶基地,100万斤高位循环水养鱼基地等大型产业基地6个,通过基地辐射,全镇流转土地达到2.8万亩。仅三阁园林公司建立的花卉苗木基地流转土地就超过5000亩,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就达到200万元。

三、紧盯科技兴农,创建农业品牌,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至今,播州区所有坝区已实现无公害认定全覆盖,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打造了播州红、黔九丰、仙香谷、雷天椒等农产品品牌20余个,产品知名度与竞争力显著增强。比如,乐山镇是播州区纯农业乡镇,乐山镇紧紧围绕“花木水乡·生态乐山”发展定位,抓品牌产业,先后注册“播乐三彩”“浒洋湖”等商标,推出了生态蔬菜、生态辣椒、精品水果等生态品牌。鸭溪镇乐理坝区蔬菜基地种植了二荆条、子弹头、遵辣9号等数个辣椒品种销路非常好。

四、紧盯市场需求,搞好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市场竞争风险,确保农民稳定获得收益

播州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销促产”,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及坝区原产地交易市场,组建农产品产销专班,通过线上线下与重庆、广东、上海等市场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同时开展“农校、农机、农超”等配送,基地产品订单直供茅台集团、北京华联超市等,订单量覆盖20万余亩,区内各单位食堂在贫困村、贫困户农特产品采购量达70%,有效保证全区辣椒、蔬菜、“稻+”等产业的发展壮大。比如:影山湖街道果蔬园林协会通过自己建立的枫香枫元电商销售中心、南白南园社区电商销售中心、影山湖龙泉大道蔬菜销售中心、红花岗区忠庄农贸市场等销售平台, 2019年帮助100多户非会员群众销售辣椒100余万斤,销售蔬菜20余吨,销售鸡蛋2万余枚,有效解决了群众销售难的问题。

五、紧盯利益联结,拓展共享成果,让农民尝到甜头,让基层有了奔头,让企业有了赚头

播州区探索“一地生四金”模式,通过经营主体从群众租赁土地,让群众获得一份“租金”;经营主体把田间劳务返租倒包给群众,让群众获得一份“薪金”;发动群众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让群众获得一份“股金”;以扶贫资金投资产业,让坝区覆盖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获得一份“红金”,有效助推群众增收。比如:南白街道办民主社区通过“乐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组织模式,近三年来,安排产业扶持资金上百万元,先后培育了金黔地、益大家、蓝精灵等新型经营主体12家,流转土地2100亩。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种植,形成了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等一批产业,有了重庆、贵阳等稳定的销售市场,实现年产值上千万元,当地群众土地流转分红100余万元,劳动务工年收入200余万元。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带动坝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规模化效应凸显,同时还实现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獻

[1]黄毓骁.贵州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0):39—40,155.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