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闽西汉剧的表演艺术探微

2020-11-16 02:24钟明月
戏剧之家 2020年31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表演艺术

钟明月

【摘 要】闽西汉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集了闽西的精神和气韵,是重要的闽西文化之一。闽西汉剧的传统剧目有800多个,角色行当自成系统,表演鲜活细腻。本文简要介绍闽西汉剧,分析其表演角色,并从艺术形象、规范要求以及红净表演等方面探析闽西汉剧独特的表演艺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闽西汉剧;表演艺术;艺术形象;规范要求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035-02

闽西汉剧在百年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大量剧目,题材丰富,意蕴深远。例如革命历史题材的《史碑案》、婚恋题材的《百里奚认妻》等,具有“南国牡丹”之美誉。而想要充分展现闽西汉剧之美必须借助鲜活灵动的表演,闽西汉剧角色行当丰富,想要成功演绎,就有必要对其相关表演艺术进行探微。

一、闽西汉剧

在闽西地区,闽西汉剧是一种独特的戏剧种类,被称为“南国牡丹”,旧时称作“外江戏”“乱弹”,属福建戏曲剧种,发源于外来剧,兼有客家方言与民间音乐风格,在闽西、赣南等地区广为流行。“乱弹”之兴可看作闽西汉剧的发展最初阶段,在剧目、唱腔、表演等方面独具特色。“乱弹”发展期间因为广东汉剧的影响,逐渐产生“外江戏”这一称呼,流行区域逐渐扩大,直至今日以闽西汉剧之称一直流传发展着[1]。

二、闽西汉剧表演角色

1736-1820年,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此时表演角色行当还没有发展完全,到1875-1908年,即光绪时期,表演角色才基本定型。今天,“四门”“六行当”“九个行当”齐备,已经形成体系化。具体而言,首先,“四门”为生、旦、净、丑。其次,“六行头”,一为生,指小生;二为旦,指青衣、乌衣与花旦;三为丑,指男丑与女丑;四为公,指老生;五为婆,指老旦;六为净,指红净与黑净。最后,“九个行当”,根据上述,指两生、两衣、两旦、两净与丑。

此外,闽西汉剧有极为丰富的表演程式,且独具特色。例如,“拉山膀”,又可以叫做“开山”“拉山”,该动作是跳台的开始。每个行当也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右单山膀”,第二阶段“左单山膀”,第三阶段“开山膀”。与别的民间剧种的差异主要是其表演动作细腻、刚柔相济、手心朝外、手指向上,手部动作与表演者的头部呈现出了“山”字形,因此,以“山”命名。

三、閩西汉剧表演艺术探微

(一)表演的艺术形象

从1736年至今,闽西汉剧经过历史的考验、时间的印证,获得了各个时代观众的认可,其艺术感染力强,特色鲜明,以极具行当特点的形象语汇、动作等彰显人物,可以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角色人品状态,例如善良、正直、忠诚,抑或是奸诈、丑恶、虚伪。行当归类演变、发展至今,每个行当从头饰到表演都渐渐成熟,且满足表演程式化要求。现将其艺术形象及表演特点作如下归纳[2]。

第一,青衣:要求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给观众轻柔、典雅之感;第二,乌衣:要求松紧适宜,步履略缓,给观众悲戚、凝重之感,表演者多着蓝黑色衣裳;第三,花旦:要求活泼伶俐,矫健敏捷,给观众俏丽、潇洒之感;第四,武旦:要求刚柔相依,行为靓丽,给观众洒脱、英俊之感;第五,老旦:要求言行有度、行随肩动,给观众稳健、沉重之感;第六,小生:要求柔中有刚、潇洒自如,给观众儒雅、倜傥之感;第七,老生:要求步履稳健,颤而不僵,给观众儒雅、清隽之感;第八,武生:要求身挺敏捷、气宇轩昂,给观众英武、刚健之感;第九,红净:要求五绺长髯,不苟言笑,给观众威严、忠勇之感;第十,黑净:要求五爪“开山”、腰挺背直,给观众豪放、勇猛之感;第十一,小丑:要求单指“阴阳”、奸嬉无常,给观众机智、滑稽之感。

前文所述的行当为艺术形象要求以及角色演绎所应达到的效果。随着闽西汉剧的发展,导演进入角色后,对表演者有了更高要求。演绎时要从人物年龄、戏情等角度揣摩人物、设计装扮、确定戏路。尤其是现代戏曲,表演者根本无法套用传统行当装扮戏路,因此,必须在参考程式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演活人物,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性格等。

(二)表演的规范要求

闽西汉剧的形象特点被观众广泛认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例如,善良、丑恶、正直、忠诚、奸滑等。因此,对头饰、衣着、表演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其中青衣有落落大方、行不露足等特点;乌衣有悲惨凝重、走路缓慢等特点;老生有文雅稳重、清秀俊美等特点;花旦有稳健灵敏等特点。

闽西汉剧表演也具有严格的程式要求,这也是闽西汉剧独具特色的关键要素之一。表演者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要从人物的身份、年龄、剧情等角度确定人物的装饰打扮,为观众呈现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舞台上的坐、观、走、看、动、转、戳、站、扭、指、闪等均有讲究,必须规范。例如,“开山膀”这一动作,对不同行当的要求不同,阿旦齐胸怀、大花过头台等。表演时对“头部”的运用也必须规范,自卑的应为懦头下垂、阿谀的应为奉承头伸前、趾高气扬的应当高抬头等[3]。简言之,闽西汉剧要求表演者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自由行动,基于不同规范的表演艺术要领具体如下。

第一,坐:要求坐椅避正,身子略斜,不要坐满椅,只虚坐边缘处,身子挺直,背部平直,肘部曲着,眼睛看前方。第二,站:要求腰部、身子挺直,沉肩,站立应稳重,不软,动作亮相也要稳,不要正子午式站。第三,走:身子要平,步履要稳,呼吸均匀,走如疾风,飘逸若仙。第四,打:要求打时活腕快如闪电,重打情况下轻躲,体现灵便等。第五,形体:表演者应具有“五法”“四功”的基本功,神形兼具,虚实相生,眼可传情达意,整体动作顺通,节奏韵律感强,起承转合条理分明。

闽西汉剧不同行当的表演行为动作虽各有要求,但是行当所应表现的动作也具有共性,例如,表演中的“柔”“圆”“轻”等,表演者应当注意把握共性与个性,达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表演出神入化、入木三分。

在《探楼》徐延昭“听谯楼转更筹鼓声平定”中,音跨度小于五度,旋律过于平缓,而陈汉煌将其改为八度大跳,将“鼓声、鼓声平定”唱词中加入衬词,有利于充分表达人物担忧江山社稷、心情起伏不定的情感。红净唱腔经改革后,老旦的低声、压抑等特点发生改变。

而红净行当通常用G调、F调,大多数整句音阶都在高音区,并用真假嗓混合演唱的方式,行腔演唱难度较大,需要特殊的发声方法,对演员的要求较高,例如,身材高大、嗓音宽厚洪亮等,并且培养此类演员也是极为不易的。因此,在闽西汉剧中,红净演员是极为宝贵的,有“千生万旦,难求一净”的评论。

(三)表演艺术特点——以红净为例

红净的唱法是用带鼻音的子喉进行演唱,夹杂原喉唱低音部分,假声唱高音部分,将真假音转换,其唱法较为特别,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老艺人将改革后的唱法称为“雨夹雪”。“雨夹雪”的音域较广、音调较高,使前额和鼻腔产生共鸣,注重脑后音,与“炸音”相比较,行腔较为温柔。例如,红净艺人邓锦舟在《打洞结拜》《华容道》《二进宫》等诸多传统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能够将鼻腔、前额、后脑灵活运用,其真假声相结合的发声方法被许多闽西、粤东地区的观众所喜爱。

红净是闽西汉剧的特有角色,角色人格多为忠臣、义士、英雄等,有文、有武,有民众、有权臣、有帝王、也有侠客,表演者需要表现出男性的重情重义、英勇无畏等正面形象。红净行当常演人物不下20种,例如,《三打王瑛》中的王瑛、《华容道》中的关羽、《上天台》中的姚期、《斩包勉》中的包拯等均属于爱国爱民的人物形象。

红净的人物形象特点也使该行当表演艺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具体来看,红净行当形成在光绪后期,在其形成前均由老生扮演。老生表演步伐主要是八字步,十分重視须功。与老生对比分析,为了突显红净的英雄气概,红净行当的步伐、手势都更加夸张、鲜活。例如,步伐相较于老生,迈步需要更宽广,落步需要更厚重,胸膀需要更宽阔,表演时多采用“八字步”“磋步”等。再比如,手势,主要是“龙爪虎掌”,在表演刚直豪爽的人物时,常以“跺脚开山”配合“阴阳掌”让整体看起来稳健大方,以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

而闽西汉剧中“红净”主要扮演忠臣英雄的角色,其人物形象为重情义、性格豪爽等。红净行当中有约20种人物,例如,东汉《三打王瑛》中的王瑛、明代《华容道》中的关羽、《大保国》中的徐延昭、《崔杼弑其君》中的崔杼等都是爱国主义的英雄。

红净行当具有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实际表演时需要综合考虑剧目情节、角色特点、角色性格等进行演绎。例如,《斩包勉》中演绎包拯与演绎《华容道》中的关羽就有明显不同,体现在人物上,不同之处来自于形象、气质以及人物性格等方方面面;体现在表演上,手势方位、步伐速度以及抖动胡须等相关细微动作也存在较大不同。具体而言,《斩包勉》中,作为红净行当的包拯是文官,出场通常采用文官表演出场的方式。根据剧目情节,包拯夹在嫂娘养育之恩以及公正无私的法律之间,因此,红净表演者必须表演出包拯复杂、忧虑的心理,典型动作是抖手、抖须等,步伐应沉重以示。《华容道》中,作为红净行当的关羽是武官,出场通常采用武官表演出场的方式。且展现人物时应注意表现出武官的气势,该剧目中表演程式为半文半武,服饰如一边是水袖、一边不是,采用抖袖、抖须等动作表现。故而,即使同为红净,具体表演时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闽西汉剧兼容并蓄,集众家之所长,发展至今,经久不衰,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闽西汉剧表演程式十分完善,剧目内涵丰富,且与人民大众贴近,有婚恋、历史、革命等诸多题材,人物鲜活,忠臣、奸臣、帝王、平民、英雄等齐聚一堂,满足了绝大多数观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曦,何慧.第七届福建艺术节“一戏一评”——潮剧<向东渠>、闽西汉剧<林海山风>[J].福建艺术,2019,(03):36-42.

[2]刘雪妍.千生万旦,难求一净——谈闽西汉剧特有行当“红净”的艺术特征[J].保山学院学报,2017,36(06):56-60.

[3]吴丹青.探研闽西汉剧现代戏音乐演奏的创新体会[J].戏剧之家,2017,(04):89-90.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表演艺术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探析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