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研究

2020-11-16 02:11万仁霞朱立军
数码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信息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万仁霞 朱立军

摘要:教师在《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中除了传授信息安全技术的知识技能外,需要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法制观和深厚的爱国情操。《信息安全》的“课程思政”就是要把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课程知识内容中融入“思政”要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信息安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

信息化是21世纪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特征,人们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我国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明确作为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技术一方面可以为网络管理和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时,便会成为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的“凶器”了。因此,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不仅有信息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内容,也要有思想引领的要求。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延伸,它将思政课程的内涵进行拓展和深化,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将 “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课程中的爱国情怀、诚实守信、历史担当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创新精神、提升自我成长内在动力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校信息安全教育提出了知识传授、技术创的同时,对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赋予了时代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總同志的讲话为新时代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信息安全》课程的思政要素

《信息安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系统学习,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等外,能主动构建信息安全框架,并从内容安全和管理安全的角度能够应用信息安全的方法和技术。本课程从理论和技能上培养电子类、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处理的能力,直接影响未来信息处理人才的素质和质量。《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是挖掘本课程的思政要素。

1.培养国家安全观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的首要要素是宣扬国家安全观。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种国家安全,《信息安全》课程思政可以结合实例来宣扬上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敌对分子利用网络信息途径企图歪曲、破坏和颠覆等侵害我国政治体制的本质,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通过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的电脑病毒攻击的案例的讲授,分析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危害性,阐述科技安全、信息安全、军事安全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进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从而于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激发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宣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课程思政永恒的主题,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信息安全》课程可以通过国内外信息安全技术的对比分析,增强学生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 Maze勒索事件等,阐述学习好信息安全技术,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文化自信是一种传承,对前人经验总结的认可,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化自信是爱国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同志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信息安全》课程可以通过信息安全技术中的信息检索技术在文本分析、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的讲授,阐述应用信息手段抵制西方文化侵略和渗透,并有效组织我国优秀文化的推送,增强学生们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4.培养辩证思维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信息安全技术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给各种非法犯罪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且,安全既可表现为客观结果,又可体现为主观判断,因此,《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课本中的现象和问题,如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黑客”和“红客”的行为,从计算机病毒的“历史”分析其中蕴含的“逻辑”,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来看待各类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二、《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的内容

《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的内容应紧密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加强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信息安全在新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已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3 年棱镜门事件和欧盟机构被美国监听事件让我们更是意识到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网络为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一定要学生时刻警醒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不仅侵犯他国的网络安全,还将其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传播, 不仅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也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提醒我们课程思政中要加强新国家安全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和国家利益。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信息领域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等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紧迫,因此,教师在传播先进知识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建设美好家园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接触和使用各类信息变得越来越方便和频繁,特别是近年来,自媒体技术的快熟发展,使得青年学生视野进一步开阔,认识空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然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垃圾信息。学生一方面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这些新鲜事物,一方面缺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因此,通过分析、比较等手段,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信息安全》课程思政一项重要内容。另外,个别学生在色情、恐怖、暴力、诈骗等不良信息的引诱下, 渐渐失去自我, 个性畸变, 甚至掉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宣扬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也是《信息安全》课程思政一项重要内容。

4.以实践为抓手,做好课程思政的“现场”教学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信息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自觉从专业方面学习信息安全技术,并在实践中,通过实例分析和教师的“现场”教学,引导青年学生辨别是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信息安全》课程应多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去参观、实习,多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工作人员来校给学生作报告,结合行业特征,通过正反实例的现身讲解,一方面开拓学生们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对信息安全重要性、安全法律的严肃性等进行宣讲,进而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等。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完善。《信息安全》课程中融入“思政”要素,需要把知识、技能、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法制意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黄达明,仲盛.本科信息安全教学研究最新进展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2(4):421-430.

[2]孟祥智.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技术[J].通讯世界,2020,7: 109- 110.

[3]赵晶晶.“课程思政”思想范式下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0,33(4):49-53.

[4]陳婷,张云龙,曹张军,张兴群.“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3):213-315

[5]秦华,闫妍(编辑).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6]程金玉(编辑).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国家安全观[N].新京报,2014,04-16(1).

[7]李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 2019-03-28(6).

[8]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N].新华网,2016-08-05.

[9]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0]冯建华.网络信息安全的辩证观[J].社会科学文摘,2019.3:5-7.

项目

宁夏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G201860);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8JY080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SXYJG20200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信息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