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新曲别样情

2020-11-16 02:17王菲马小雨
艺术大观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低音声部小节

王菲 马小雨

摘 要:音乐艺术的发展受很多人的关注,音乐艺术在审美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人们在倾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中国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古典乐曲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阮艺术更是独具特色,因此有必要研究阮的演奏艺术,这对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阮;功能与特点;演奏艺术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02

我国的古典民族乐器众多,在弹拨类乐器当中,阮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阮乐器发明于秦汉时期,后来又经过西晋的发展,到宋代正式称为“阮”,这个名称也一直沿袭利用了下来。阮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等等。(由于中低音声部较缺,在民族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中阮和大阮)。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京剧《二进宫》这场折子戏,乐队加入了中阮和大阮伴奏,使京剧乐队的音响效果丰厚耐听,颇有织体感,从而填补了京剧主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等只有高音没有中低音的空白,又中和了高音乐器尖锐刺耳的和声效果,使整个乐队声部平衡,柔和清新。[1]

近几年来,阮逐渐得到发展,一批阮演奏者、阮爱好者,对阮这种古老的乐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增加品位(即由原来的十二品增至为十九品,继而增至为二十四个品位),扩大音域,改革弦轴,方便调音等,继而又增大了音量,增强了表现力,音色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且还研制了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等形式,形成了具有高音、中音、低音的阮族,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形式的阮重奏、齐奏、合奏等。此时的阮就较为完美了。

一、阮的功能特点

阮作为一种典型的传统民族乐器,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特点,音色柔和、圆润,韵律丰厚,具有广阔的音域(一般为19品或24品)。阮的演奏容易上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发音灵敏,包含琵琶的所有演奏技巧,也有西洋乐器吉他的流畅与飘逸,以及低音提琴的质朴与浑厚,所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过程中,在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等方面都会经常运用这一重要的弹拨乐器。比如,在大提琴声部演奏中可以运用大阮的低音,在中提琴声部演奏时则可以运用中阮的中音。近几年来,河南卫视台《梨园春》栏目中的戏曲乐队伴奏,就增加了中阮伴奏声部:还有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中的二人转戏曲乐队,也增加了中阮伴奏声部,且显现出了独特的韵味。由此可见,阮是 乐队中非常好的中声部,起着融合乐队的作用。同时,阮作为独奏乐器,演奏效果相当不错,一般不逊色于号称“弹拨乐之王”的琵琶。[2]

二、阮的传承与发展

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歷史。因“其形似月,其声合琴”,又称月琴。它源于秦汉,故亦称秦琵琶、汉琵琶或月琴、琵琶。大约公元前105年,汉武帝让工匠参照以往琴、筝、筑、箜等乐器,制成类似阮的弹拨乐器供娱乐之用,声音柔和清秀。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成,精通乐律,在演奏技法和乐器改革上成绩卓著。后来,就以阮成的姓名正式称这件乐器为“阮咸”或“阮咸琵琶”,后又简称为“阮”。唐朝我国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阮的演奏也到了鼎盛时期,在宫廷和民间都很盛行。到了宋朝以后,阮的发展则开始由盛转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还在传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重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促使阮这一古老乐器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很多音乐学院都开设了阮乐器专业课程,创编了多种音乐题材,运用丰富的演奏技法,并且形成了“系列阮”,分为小阮、中阮、大阮、高阮和倍阮的系列民族乐器,这些每件乐器不但可以进行单独演奏,而且还可以通过高低不同的音声部组合进行混合演奏,通过这种独特的演奏形式,展现出和谐统一的韵律,充满了音乐魅力。与其他几件阮乐器相比,中阮和大阮受到更多的欢迎,对其审美需求度很大,发展速度也更快。

近年来,随着阮的声誉不断提高,学习阮的队伍日益壮大,海内外阮乐学子也越来越多,中小学生阮乐学子也乐此不疲。京剧、曲剧、二人转、梨园春等戏曲乐队的伴奏,先后增添了中阮和大阮的中低音伴奏分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曲学院先后组建了阮系,仅附中的中小学生学习阮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在一定程度充分说明,阮作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的工具,已深受广大民族音乐爱好者的喜爱。[3]

千百年来,我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都是靠口传身授的传承行为方式流传下来,这种传承方式使表演艺术、演奏技法等方面的精华,只有在老师的口传身教、学生的勤于练习中才能真正学到。而今天的学习是在乐理知识学好的同时,视唱、视奏、演奏一体化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文字讲解,适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式教学法,及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步骤修炼而成。只有这样,才能基本掌握阮的各种演奏技巧,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每首乐曲的内涵,才能使阮的传承与发展恢复到应有的鼎盛时期。

三、阮的演奏艺术

在阮的演奏艺术研究方面,我国历史上有着很多记载,为阮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的诗中,就有关于欣赏“阮咸”乐曲的描写:“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佩玉诤诤。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日声。”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唐代阮的演奏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尽管非琴不是筝,声音乃悦耳动听,给人以神奇而绝妙的音乐美感。[4]

弹挑,是阮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之一。其右手技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划、扫、拂、滚、轮、长轮、挑轮、扫轮等;其左手技法有,打音、吟音、勾音、带音、换把等演奏技艺。在阮的演奏时候,左手保持自然和放松的状态,需要左右手相互协调配合,双手各自运用不同技法,从而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一)音色变化

音色是乐器演奏中的一个最显著艺术表现形式,音色的品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使人产生美感。弹奏阮时的音色变化有很多,弹奏者需要首先正确认识到什么是音色,然后要熟练掌握不同音色的用法和演奏方法。按照音色的明暗度可以分为几类,包括亮与暗、纯与杂、厚与薄、松与紧等。比如,如果需要弹奏出比较柔和的音色,就需要弹奏着的右手靠近指板。不同的乐曲在风格、内容等方面有着不同,一名优秀的演奏家应该能够通过合理的音色变化进行表现,这样的乐曲效果会更加丰富和立体。例如我们熟知的《高山流水》这首古奥乐曲的第28小节至36小节的高潮部分,听起来像低音三弦在演奏,仿佛似琵琶在咏唱,其实是中阮在倾诉。这种音色品质使人不难想到《高山流水》这首千古绝唱,不仅给人以美感的享受,而且又联想到俞伯牙、钟子旗这对知音,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画面,感叹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内心独白。

(二)力度变化

在乐器演奏的时候还要注意力度变化,这同样在音乐艺术表现中不可忽视。在阮的演奏当中,首先必须要明确力度的强弱级别,包括弱、中弱、中强、强、很强等,然后再结合乐曲的内容,合理选择演奏的基本力度和力度变化。对于强于弱的力度变化,应该是幅度的,是自然流畅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布局整个乐曲,确保乐曲演奏显得层次分明,扣人心弦。例如我们知道的五级曲子《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最后三小节的第60小节的mi音用sfp演奏,第61小节do用渐强至ff到第62小节的八分音符do音结束全曲,这种力度上的强弱变化既自然又有幅度,使人不禁联想到潘冬子这位烈士的后代,在母亲被胡汉三烧死之后,带着一颗红星,充满向往地寻求人民的军队,寻求亲人……

(三)速度变化

速度体现着乐器演奏的脉搏,在演奏的时候无论是速度的快或慢,都必须要保持整体上的平稳性。曲作者对于乐曲中的快板、慢板、中板,以及渐快和渐慢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在乐曲演奏的时候应该注意将这些进行分类,然后灵活恰当地把握基本速度,在平稳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在,不要为了变速而变,应该达到“快而不摧,慢而不拖”的效果,这样的演奏速度变化才会显得流畅和自然。例如我们知道的九级曲子《拉萨舞曲》,这首具有代表性的中阮独奏曲的第二乐段的第1小节至第12小节,是一个慢起渐快的速度变化,通过这12小节的演奏,把藏族同胞那种粗犷、热烈、奔放,载歌载舞,活泼跳跃的民族风格弹奏得活灵活现,神奇绝妙,如身臨其境。

参考文献:

[1]刘慧.弹拨乐器演奏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2]汪崇国.中国艺术教育特长培训阮名师指点[M].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1.

[3]魏育茹.阮·柳琴演奏曲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4]赵桂林,王仲丙.阮曲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低音声部小节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快把我哥带走
一位听障人士的DJ生活
普罗科菲耶夫的低音号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Why?必用低音炮
节节草的秘密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