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线损分析在配网管理中的重要性

2020-11-16 06:08李明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配网线损管理电力系统

李明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各类电器的出现使人们对电力需求大幅上涨,电网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电力企业不仅需要分析当下电网运行状态,考虑企业自身综合效率之间的联系,明确供电系统内部结构存在的不足,还需要以线损作为评判配网作业效果的标尺,不断完善供电系统结构,分析影响配网线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解决措施,通过提升配网线损管理水平,保障配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配网;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线损分析;研究

电力企业在当下需要针对供电需求量与日增长的实际情况,掌握供电系统在高负荷作业下电能损耗情况,估算因线损浪费的资源量,发现随着配网供电量的增加电力企业损耗的电能也同步增长,这样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还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盈利空间,鉴于线损对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因此企业需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找到降低电能损耗的方法,从而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收益,对企业长久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线损分析概述

线损分析是配网线路运行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线损管理的重要手段,凭借线损分析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掌握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线路损耗情况。线损问题难以避免,但是电力企业需要尽量缩减因线路损耗消耗的电能,并将線损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世界先进标准进行比对,通过科学的论证找到影响线路损耗的干扰因素,并编制降低配网线路损耗的方案,将其应用于配网运行管理中,借此减小线路能源损耗值。

目前,电力企业常采用电流法、电量法计算线路能量损耗情况,线损分析也是企业找到线损问题的有效方法,采用线损分析发现配电网结构方面存在的短板,并学习先进电力企业关于线损领域的经验,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将线损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容,减少配电网因线损消耗的电能量。

二、影响配网线损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电力企业在线损管理阶段时常出现随意抄表、窃电等问题,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降低了线损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应用科学技术优化配网技术,为部分用户非法窃电提供了可乘之机,很多窃电情况的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窃电者通过增设额外线路、调整电子表程序的方法窃电,从而增加了线损量。

(二)技术因素

目前,电力企业应用的调压等技术作业水平低下,从而增加了线路能量消耗量。电能损耗与调压等技术的操作水平息息相关,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发现调压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导致相关技术操作水平差强人意,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线损管理效果。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压会因负载而发生变化,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改变技术操作方式,可以借助变压器或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完成无功补偿。另外,电网安装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线损管理效果,当下电力企业应该意识到技术层面的缺陷,需要及时完善技术借此减少线损量。

(三)固有设备

电力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出现电能损耗,另外设备在高负荷状态下会增加能量损耗量,还会提升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对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使用的设备进行调查,分析设备配置与配网线损间的关系,发现因为计量装置电表类型不同会影响线损测量结果,现行电表节能效果优于以前的电表,但是企业常会因为更换设备会带来大量花销,所以并没有迅速更换新型电表进而增加了线损量。

三、降低配网线损的措施

(一)构建线损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当下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考虑供电网处于高负荷作业状态下存在的线损问题,为了防止配网供电稳定性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应该构建成熟的线损管理体系。体系的构建需要掌握配网线路运行数据,同时需要考量影响线路运行效果的多方面因素,在此状况下分析线路能量损耗问题才更合理,可以规避以往电表漏抄、解决配网线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线损管理的价值在于快速发现配网运行存在的线损问题,并应用一切可应用的资源解决配网存在的线损问题,但是电力企业当下的线损管理因为机制不健全、设备基本性能指数不达标等情况,致使线损管理难以发挥职能作用,鉴于线损管理存在的弊病,企业需要及时引入分级管理模式,明确部门职员的工作职责,结合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管理执行能力。

配网运行阶段出现线损问题与人力、技术、设备三方面因素有关,因此当下需要掌握加强管控,在企业引入现代技术优化配网运行系统同时,加强配网运行管理的科学性以及管制强度变得异常关键,以往电力企业因为在线损管理方面存在主体模糊的短板,不仅无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还会导致电表漏抄等问题频繁出现,因此当下引入分级管理模式变得异常关键,通过制度优化让工作人员确定自身工作职务,从而使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企业制定的线损作业内容执行工作,为了加强现场管控力度,企业还使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工作权责,提升工作人员对线损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可以快速发现配网存在的线损问题并积极开展防护措施。

(二)科学规划配网线路

电力企业应该需要重视配网线路的设计工作,确定导致配网系统出现线损情况的干扰因素,为提升配网运行效率,应该科学规划配电网络配置,提升配网系统运行效率。规划配网系统需要从多方面考量,需要遵循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降低线路损耗为规划配网线路的工作基准,考虑负载中心以及电源点在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尽可能减少配网供电半径,提升配电方案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应该在输电要求下设计配网导线截面,掌握电流密度标准,并检查配电线路的所有元件的相关功能指标。其次,应该提升电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可实施性,让导线在不同电流下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作业效果,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关注行业发展,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实时监管配网线路运行效果,并重视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缆或者即将失效的变压器,进而降低线路电能损耗量。

(三)提升配网信息化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在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改变传统配网管理方式,借助现代设备以及技术将配网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从而可以规避以往人力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提升配网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电力企业构建智能化配网管理平台需要购置新型设备,还应该实施网络标准化管理,并根据工作需要将线损数据透明化设置,提升配电网络管理水平,并持续升级配电网络配置,提升配电网络的智能程度,尽可能减小负载中心与配电网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升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另一方面,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网管理系统,便于工作人员掌握配网运行情况,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构及时发现线路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确定线路线损问题并进行针对处理,从而解决配网线损问题,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

结语:

电力企业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针对社会对企业供电工作提出的要求,改变以往配网管理方式,发现线损在配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能源损耗,需要从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角度下综合配网建设、运营以及设计需要兼顾的工作点,提出科学的配网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配网运行的因素寻找应对措施,并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入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电力企业配网管理要求,积极购置新型供电设备,优化支撑系统设备的配置参数,进而降低配网线损量,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电力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峰.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4):178.

[2]宁红,罗裕,吴向阳.基于动态综合线损分析系统的线损全过程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04):39-42.

[3]袁军.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8(01):144-145.

[4]华德曲.计量自动化在县级供电公司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1):163.

猜你喜欢
配网线损管理电力系统
县级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设计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模式建设及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