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期线损管理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

2020-11-16 13:31张娟娟赵娜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张娟娟 赵娜

摘要:同期线损管理特别注重计量精度提升,它拥有固定的统计误差范围,可对实际系统中所出现的各种线损偏差问题进行严格分析调整。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同期线损管理中的分线线损相关理论量测误差内容,并罗列了实际分线线损率偏大的3种基本情况。

关键词:同期线损管理;分线线损;量测误差;四分管理;线损率异常处理

在电网经济运行中,线损率是最重要的运行指标之一。一直以来国家电网都追求對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有效性的增强,专门建设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同期线损管理系统针对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线损率进行实时监测优化,它就专门建立了分区、分线、分压、分台区4个重要的线损管理区域,实时精度监测优化调整。当然,同期线损管理是存在监测测量误差与局限性的,就这一点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一、同期线损管理中分线线损的量测误差分析

分线线损量测是同期线损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它针对某一时段内线路两端的输入、输出电量进行加减处理,确保线路线损电量与线损率计算到位,它的计算公式应该如下所述:

如上述计算公式,其中分别代表了线路1侧与2侧的实际输入电量,分别代表了线路1侧与2侧的输出电量,分别代表了线路电量损耗与线路电量损耗率指标。考虑到通常状况下输电线路电阻是非常小的,因此在计算分线线损率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电能表的计量精度变化。举例来说,某220kV线路平均输电长度达到16km,它的平均输电线路理论线损率在3‰左右。参照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进行分析,需要对其电能表表计进行规划,规划为有功0.5级,保证允许误差在0.5%左右,结合上述计算公式与误差传递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计量误差引进与线损电量、线损率误差范围均在±1%以内,进而计算出220kV线路的平均误差即可[1]。

结合上述案例可以了解到,如果进行误差计量分析可能会对分线线损率产生影响,因此还需要从理性眼光角度对同期线损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线损率的负损耗与零损耗状况。即对分线线损统计的分区、分压线损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其分析计算结果参考价值。

二、同期线损管理中分线线损率偏差的三种特殊情况

同期线损管理中的分线线损率偏差是存在3种特殊情况的,它们能够客观评价不同地区线损管理水平,专门设定同期线损率统计合格范畴,并对所设定的同期线损率合格范围进行规划(一般合格范围为-1%~5%)。这里需要设定线路的负损率内容,了解计量误差,确保线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深度考量特殊线路线损率偏大这一现实问题。

(一)常规充电线路导致分线线损率偏差

如果是常规充电线路运行情况,需要对其线路正常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一侧断路器充电实际情况,并对另一侧断路器的热备用状态进行深入研究,要保持常规充电备用线路有效运行,建立双回或多回线路并列运行体系,在一回线充电备用过程中时刻做到对常规充电线路的有效调整。再者要根据分区进行调整、检修,确保其它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再构建一套长期充电备用线路。

(二)极端轻载线路导致分线线损率偏差

如果是在极端轻载线路状况下,需要对分线线损率偏差进行分析,了解其线路损耗率偏大这一现实问题。比如说大用户在长时间停产过程中需要对其线路与个别无负荷新投运变电站进行分析调整,了解线路损耗率偏大的主要成因问题。那就是对线路电容电流以及电晕损耗进行分析,了解实际系统中的某一条线路在不计入电晕损耗与计入电晕损耗背景下的线路损耗功率变化。在该测算过程中,需要对线路平均传输功率进行约束,例如线路平均传输功率<200MW,损耗率≤5%。通常情况下回存在电厂并网线路长期充电导致线路损耗率始终偏大这一现实问题,在进行现场勘查分析过程中需要确定线路电晕损耗实际问题[2]。

(三)环网中功率分点线路导致分线线损率偏差

在环网中功率分点线路也会导致分线线损率出现偏差问题,例如在环形网络中功率输送终点位置出现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分点不同这一现实问题。此时需要功分析线路如果处于功率分点位置,其线路有功潮流变化可能性,如果有功功率低于100MW,则线路功率损耗应该在5%以上。此时需要结合电网负荷实测对线路功率中的分点线损率进行分析,解决其线损率偏高的现实偏差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损耗电量对高损耗率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果[3]。

三、新指标下的同期线损管理

根据上级公司最新指标体系变化,夏津公司迅速行动,组织运检部、营销部、调控分中心负责人及专责人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指标变化明细,逐一落实部门及专责人,并制定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同期线损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配网理论线损计算功能应用,着力提升理论线损水平。加大对线路参数、拓扑关系的校核、治理,确保配网理论线损计算达标率。二是持续开展低损占比提升工作,全面梳理线损率超3%的10千伏线路和线损率超5%的台区明细,逐条(台)分析原因,分级分类制定降损计划,实施配网精准降损,提升配网经济运行水平。三是关注问题清单指标,组织各单位全面排查、彻底整改,严加防范督办清单和负面清单问题发生。建立异常问题清单库,并纳入销号管理,确保不发生扣分项。四是继续开展“四分”日线损监测,常态化开展异常数据治理工作,确保分区、分压达标率保持100%。不断强化日线损管控,将日不达标超3天以上的线路、台区列入预警名单,督促治理,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有效解决,努力提升10千伏线路和台区有效率。

总结:

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同期线损管理统计计量精度展开分析,希望借此科学合理处理其线损率异常问题,例如对实际系统中所存在的三大线损偏大状况进行解读,明确同期线损管理评价结果。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同期线损管理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它其中也要充分考虑各种特殊状况,结合同期线损实用化技术操作实现管理工作优化进步。

参考文献:

[1]唐挥力.同期线损管理中若干技术问题探讨[J].环球市场,2019(34):178-179.

[2]朱文娣.浅谈同期线损管理中若干技术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8(19):294.

[3]冯炼,周华,孙桂付.浅析台区同期线损管理[J].农电管理,2020(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