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16 09:45万超星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

万超星

摘要:水环境检测在水资源保护与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环境检测结果反映了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水环境检测不仅为制定水资源保护与预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和依据,而且为水资源保护与预防的具体实施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在水环境检测过程中探索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措施,不仅可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助于水环境管理。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大了水资源压力,给水环境造成负荷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逐渐凸显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水环境检测工作。加强控制水环境检测质量,做好保护水环境工作,通过提高水环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对当前水环境质量进行充分反映,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措施,确保水环境整体质量,给人们提供安全的饮水环境。

1水环境检测面临的问题

1.1检测部门分工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检测按地表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等不同的水体进行分类,实行多头负责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水体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包括国土部、水利部、建设部、环保部等,各部门分管责任不同。例如地下水检测由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负责;地表水的检测由水利部门、环保部门负责,污水及废水的检测是由环保部门负责;供水的检测是由水利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负责。这样的模式造成检测内容混乱,各部门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同时各部门仅负责自己的检测内容,导致检测资源的浪费。

1.2检测能力弱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自动检测站数量比较少,进行水质检测的主要还是人,对人工手段的依靠导致了检测效率无法提高。如果水质检测人员不足,就无法科学合理地布置采样点,就会影响采样能力,无法保证检测效率,以至于无法及时准确地观察到水环境的一些变化,最终导致难以发挥水环境检测应有的效果,还会影响水污染问题的及时治理,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渴望。

1.3缺乏科学的水质检测指标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加快推进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大,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趋势,并且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的现象也持续增加。但是在水质检测指标的确定以及检测指标的选择方面,却没有与生产生活发展相配套,没有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往往只是按照原有确定的指标开展例行的检测工作,或者只是針对某一区域开展相关的污染检测工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无法保障。同时,我国目前的水环境检测体系的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对于很多污染事件都没有办法准确、及时的查出事故的原因,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水环境的检测和保护。

2水环境检测优化措施

2.1做好水环境检测预先控制工作

在进行水环境检测工作时应充分发挥预先控制的优势,在实施预先控制工作时,应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逐渐完善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明确工作人员自身职责,提高质量管理力度,提高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并需要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水环境检测管理相关法规和规定。在步入岗位前,应做好严格的员工考核工作。在开展预先控制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意识到保护检测仪器的重要性,确保仪器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定期开展更换和维修工作,合理放置适合的存储空间。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的环境质量。做好保护实验用水工作,并进行详细登记,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开展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检测工作方案。

2.2注重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以上我们通过分析提到了现阶段水体样本检测的一些技术方面的弊端,而解决这种弊端、促进水体检测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重视对新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现阶段使用广泛的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为例,将水体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数据传输和系统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水质检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当出现水质污染的问题时,检测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讯息并且迅速做出解决方案,为水体环境检测的效率提高提供了保障。当然,在现阶段,还会存在一些使用方面的难题,例如其检测污染物的范围不够广、经济投入比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通过对相关技术的革新来解决。

2.3加强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中,人员素质水平对于检测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加强人员的素质培养。首先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培训,另外需要对人员的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保证员工可以更加高效完成水环境检测任务。

2.4提高对基础工作的重视

水环境检测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工作重视,同时这一部分工作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只有提高水环境检测人员对基础工作的重视,才能进一步促进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开展水样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检测,看是否能够达到实验要求。比如:实验温度、空气湿度等,并且还需要对相关的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了设备存在问题,就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尽量避免误差带来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比如,关于实验用量的添加、实验结果的记录等都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在制定实验方案的时候,要制定出多种方案,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其他的一些问题。

2.5仪器性能及试剂、纯水质量保障

根据对水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针对一部分设备仪器会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必须经过核查、校准、检定导管流程,保证仪器、试剂、纯水在保质期范围内使用。与此同时,针对一部分缺乏较高稳定性、容易发生漂移、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根据具体仪器设备的检查要求进行定期核查,比如,线性和测量重复性误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检出限、色谱响应值的重复性、仪器的灵敏度、气相色谱仪的保留时间、pH计的仪器示值误差和示值重复性、示值误差和重复性、电子天平的偏载误差、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等。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所使用的试剂、实验用水的质量,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关分析方法的要求。

2.6样品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样品分析过程质量控制中的校准曲线是能够将所测量仪器响应值与待测物质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表述的一种方式,其受到实际批号、环境、温度等实验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在对样品质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校准曲线不能长时间使用,也不能互相借用。根据对水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大部分时候,校准曲线应该与样品的测定共同开展。比如,在进行总磷测定的过程中,总磷浊度-色度补偿、批测样品等,出现高浓度值后的交叉污染影响、批测样品应采样分析标准样品确定结果,是否发生偏移等等注意事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水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一个最大的资源制约因素。当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水资源匮乏也日益凸显。如果不对水环境加强保护和检测,那么水资源枯竭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水环境检测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完善,制定统一的检测保准和要求,并重视对有机物的污染的检测,从而为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黄滢.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2015,14(2):557-578.

[2]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检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检测,2004,20(6):5-8.

[3]孟源.水环境检测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10):130-131.

[4]胡旭丽.环境评价中水环境现状检测工作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5):2187.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
推进贵州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措施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