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农家 锤炼“四力”

2020-11-17 05:46陈会君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夜宿四力农家

2020年的湖北遭遇疫情、汛情叠加影响,各地脱贫进展怎么样?农民朋友有哪些期盼?2020年8月起,湖北日报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夜宿农家话脱贫》,一批记者走进农家,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算农家账。截至10月底,该专栏已推出报道近20期。《贫困户成了“豆腐王”》是其中一篇。

一、采:浸润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捕捉具有感染力的细节

“有必要夜宿吗?难不成还不让采访对象睡觉?”

“头一天把晚上的镜头拍了,住到宾馆去,第二天早上再早一点来,有何区别?”

联系采访中,我们遭到质疑,也听到一些不同声音。

实际上,夜宿之后做的报道,完全不一样。一路走来,我们尝到了夜宿的甜头,感受到作风深入带来的报道品质提升。

接到采访任务时,我们认为,一定要精选采访对象,绝对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作为驻站记者,我们发挥平时“蹲”在基层的优势,在脑海里迅速“扫描”平时储备的素材,同时前往农户家中踩点。精挑细选,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豆腐王”王学礼成为采访对象之一。

王学礼家位于崇阳县高枧乡中山村,这是鄂赣边界、幕阜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王家世代打豆腐,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后,王学礼承包了村里的工厂。从他小时候跟着父亲用石磨打豆腐,到用机器加工生产豆腐,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他的故事很典型,折射脱贫攻坚带来的大变化。

8月27日中午,我们抵达王家。王学礼正和侄女晒油豆皮、炸豆腐泡。要“夜宿”,我们不着急采访,在一旁静静地看他干活,拍一些储备镜头。等他忙完了,我们才坐下来慢慢聊。晚饭后,他又邀我们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转一转。大妈们裙摆飞扬,跳起广场舞;大叔们摆出投影仪,唱起露天卡拉OK。

大山为幕,繁星闪烁。王学礼很开心,一个劲地说比城市好,喜欢农村的生活。我们也十分受感染,和他一起享受着山村的悠闲快乐。

广场上正热闹,王学礼说要回家,他必须在晚上9点前睡觉,否则会影响第二天的劳作。果然,凌晨两点多,他就起床泡黄豆、烧锅炉。我们跟着他一起劳作。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黄豆噼里啪啦落到塑料桶的清脆声。他说年底的时候最忙,订单多得做不完,有时候在机器边等着豆子磨成浆,站着就睡着了。看到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我们打心底为他的勤劳质朴点赞。

夜宿回来,我们一气呵成写完了报道,完全不需要翻看采访本,因为我们已深度浸润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

好的新闻作品需要“文火慢炖”,都是以扎实的采访为基础。我们需要的好故事、好细节、好的表达,不是采访对象不想告诉你、不想展现给你,是我们和采访对象还有距离。按照传播规律,只有两个人熟到一定程度,有些情绪才会自然流露,有些独白才顺理成章。

夜宿农家,是提升脱贫攻坚报道品质、打造新闻精品的有益尝试,是锤炼“四力”、提升新闻报道战斗力和水平的好抓手。

二、写:以悬念开头留伏笔,行文强化内在逻辑

这是一组场景式的报道,就按照时间顺序记录?

编辑部给出否定答案。

领导对这组报道高度重视,从文章逻辑结构到大小标题,层层把关、精心打磨修改。这一系列的开篇报道,稿库后台记录显示,总计有98条修改记录,有的修改时间还在凌晨。

反复磨稿中,我的体会是,即便是1000多字的场景故事,也要注重文稿的内在逻辑,要从读者易读易理解的角度来谋篇布局。

《贫困户成了“豆腐王”》按照“过去生活怎么样”“现在怎么脱贫的”“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方式架构,这也是整篇文章的逻辑所在。

文章开头用动作起笔,用悬念开场。“豆腐王”每天打很多豆腐,本来豆腐是要卖的,但他却要藏起来,为什么?笔锋一转,留下这个悬念,再通过两个自然段,精炼素描“豆腐王”的基本情况。直到文章的中后段,才回应开头的悬念,原来“豆腐王”年底生意太好,订单接不过来,豆腐不藏起来就会被熟人强行“买走”。

大标题是第一传播点,是新闻价值的凝练体现。《贫困户成了“豆腐王”》,拎出“贫困户”和“豆腐王”两个特殊身份,让人物鲜活跃然纸上,吸引读者“追”读。

小标题是第二传播点,是核心新闻价值的分解与细化,是支撑新闻价值的支点。稿件三个小标题:“承包村豆腐加工厂”“忙起来每天只睡3小时”“期盼找到好的销售员”,勾勒人物故事最关键的信息,突出显示“每天只睡3个小时”等不同一般的细节。

文章中的新鲜信息、趣味信息,是丰富新闻价值的血肉,是第三传播点。文章既有“豆腐王”小时候的场景,14岁的他个头不够高,站在凳子上推石磨,天蒙蒙亮就挑起20斤的担子、走10多里山路去卖豆腐,也有“豆腐王”承包车间、操作机器生产的新时代机械化生产场景;文章既穿插了外出打工的无奈,也展现了幕阜山旅游公路修好之后,扶贫工厂开到家门口,一家人团聚“天天像过年”的喜乐……

小人物,大时代。稿件没有华丽的词藻,注重精炼表达,用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的事。摒弃空、泛、虚,平实之中,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融:原汁原味实录现场,短视频全媒体表达

这是一组全媒体报道,纸媒刊发文字、二维码,图文、视频在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综合呈现。我们在进行文字采访的同时录制视频,是一次传统媒体转型、融合发展的练兵。

长期从事文字采访工作,我们形成了一定的采访习惯,采访对象在讲的过程中,如不是自己需要的素材,可能去打断,或为激发对方表达,不停予以回应。视频同事提示,尽量不要在一旁发声回应,这样视频呈现出来有其他声音,容易让观众“出戏”。

该文的短视频名为《“豆腐世家”磨出豆腐新滋味》,运用航拍、实录、同期声等多种方式呈现。视频以吱吱呀呀转动的石磨切入,“豆腐王”旁白:世上三般苦,打铁酿酒磨豆腐。在悠长配乐中记者再娓娓道来“豆腐王”的故事。

写了10多年的文字报道,这是我第一次为视频配音。我将视频同事起草的文稿打印出来,按照播音同事传授的方法,将每一句话用笔做上断句的记号,再回忆采访的场景。千余字的配音,我录了近10次。在语音表达上,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也算一次尝试。

从相加到相融,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合发展,有很多需要磨合的细节。锤炼“四力”永无止境,唯有继续努力再攀登。

猜你喜欢
夜宿四力农家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夜宿星空下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