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历史关口减贫硬仗

2020-11-17 07:35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业革命硬仗贵州

本刊评论员

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时下已是3月中旬,今年只剩下不到10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站在了全面小康的历史关口。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都很充足,各级干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统筹用好人财物力,不折不扣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不断拓展开放式扶贫新路,积聚起最后总攻强大动力,为打好最后歼灭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掌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动权制胜权。2019年,贵州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6.8%降至0.85%。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好当前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确保两个胜利,意义重大。

尽全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各领域工作都要与时间赛跑。疫情防控阻击战与脱贫攻坚歼灭战,是贵州在2020年必须经受住的双重考验,必须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打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时代的大门。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复杂、牵涉面广的民生工程,但其根本还在产业和就业。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在贵州,特别是农业转型升级带动的产业扶贫、就近或外出务工等带动的就业扶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的两只劲翅,而持续深入推进的农村产业革命,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劲力量。

最为关键的2020年,在继续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的同时,贵州脱贫攻坚的紧要任务,是超常规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把产业扶贫这项长远工程稳扎稳打推向深入,确保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即使要承受战疫战贫双重考验,大幅调减低效作物,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依然是今年春天农村产业革命最强音。贵州各地都在超常规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利用春耕时节,立足地方资源实际,理清产业思路,努力扎牢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产业根基。克服“小散慢”的山区农业劣势,与周边区域抱团发展,谋划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的有效路径;摸索市场规律,强化产销对接,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占领省内消费者餐桌、畅销省外市场。

就业扶贫不能耽误。克服疫情防控重重困难,贵州通过汽车客运包车已经向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用工大省输出10余万农村务工人员。复工复产冲锋号吹响后,贵州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就业需求、就业意愿,通过帮助返回原岗位、发动寻找新岗位、动员参加农村产业革命、组织投入重大项目和企业生产、提供公益性岗位、扶持创业“六个一批”,高效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越到紧要关头,脱贫攻坚越不能松劲懈怠。在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可持续增收面临困难;“有的孩子反复失学辍学,不少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低,一些农村危房改造质量不高,有的地方安全饮水不稳定”,存在一定返贫风险。要巩固脱贫成果,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时间刻度上,全面小康触手可及。2020年余下将近300天时间,要推动30万人摆脱贫困,要挂牌督战深度贫困县减贫摘帽,贵州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强化务实作风、实施有效策略,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打赢历史关口上的减贫硬仗,确保按时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脱贫答卷,彻底撕掉贫困落后的标签。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硬仗贵州
流量明星转型要打“硬仗”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寒冬老年人打好三大“硬仗”
国务院副总理首提物联网强调“四个关系,五个着力”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