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明初心 践使命 谋复兴

2020-11-17 22:14
支部建设 2020年36期
关键词:四史改革开放特色

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主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如何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以夯实执政基础,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构建和谐党群关系,不仅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要培育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可度和认同感。认同感从何而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只有知党知国才能爱党爱国,进而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认同党,坚定地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结合起来。立足新时代,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打通人民群众“学史知史”最后一公里,引导广大人民自觉学“四史”,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厚植密切党群关系的文化根基。

一、学习党史:知党情、明初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长史大体上包含三个阶段:1921年至1949 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 年至1978 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 年至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三个时期承前启后、相互贯通,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三个时期,才能认清中国社会的走向,进而准确把握我们党百年发展史的科学内涵与本质。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成立到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取得从“救中国”到“强中国”“富中国”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革命战争、发展建设、改革攻坚的征程中一以贯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初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这种认同感不仅是对党的领导能力的认可,也体现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变化,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认可度受到多方面冲击和挑战,影响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其中群众的“更迭换代”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 后、90 后年轻一代,对党的知识了解匮乏、对党史的认识浮于表面。这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下西方民主思潮的涌入、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剧增,诱发了部分群众“信仰危机”,导致一部分社会群体对党的认同感降低。尽管近年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度逐渐提升,但当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四史”的学习和推广力度还不够。

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考验,必须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史的了解和学习,创新党史的宣传教育方式,结合互联网新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方式向群众讲述我们党的历史,引导其知党爱党信党,这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前提。

二、学习新中国史:知国情、担使命

新中国史是无数先辈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一部奋斗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新中国71 年发展历程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有机整体,历经探索期(1949-1978 年)、改革攻坚期(1978-2012 年)、强国期(2012-2020 年)。而始终贯穿这一发展历程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坚定的人民立场。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新中国成立71 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伟大的成就和奇迹,离不开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只有深刻学习新中国史,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才能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做到常怀忧国之心、主动为国担责。

结合新一代中国青年来说,他们诞生、成长于国家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就并逐步走上高速发展的和平时期,经济物质条件都相对丰厚,特别是受到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思潮的影响,因而部分年轻一代并没有深刻感悟到新中国71 年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艰辛和不易。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大力推广新中国史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引导青年一代对新中国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唯有通学国史,才能从根本上厚植青年群体对国家的认同,进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这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学习改革开放史:知宗旨、谋发展

改革开放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迎难而上、攻坚破难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不仅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更是迎合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有必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了解改革开放史。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关于改革开放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误解;二是把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矛盾问题归咎于改革本身。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80 后90 后群体,受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潮影响,一部分年轻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一词便是对市场经济中所蕴含的公平、竞争等要素的破坏。还有一部分人对改革开放举措本身存在很大偏见,认为改革开放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这些错误认知和偏见是导致当前社会中屡屡出现“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或“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等现象的重要诱因。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改革开放史学习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关口,关于改革的不同声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凝聚新的改革共识,关乎未来改革的成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应该将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和推进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以史为鉴、以理服人,把理论讲清楚、把道理说明白,让一切错误的思潮无法立足、让科学的理论畅通无阻,让群众从改革开放史的学习中获取对改革开放的正确认识,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知信仰、谋复兴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为摆脱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实现更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史,是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奋斗史。从社会主义发展史这面镜子中能够更好辨识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搞清来时的路、辨明前进的方向,进而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社会主义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实践以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曲折发展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中期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扎根中国土地,相继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历程,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活力、再创新辉煌。

回望历史,振作今朝。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可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胜利意味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突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担当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完美释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然而,要清楚看到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认知误区,譬如部分群众无法辨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种模糊语境下,“共同富裕”成为了一种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与个人无关的口号。不仅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有一些党员干部对于“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也一知半解,更谈不上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相关理论。这也反映出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是当前亟待推进的一项现实性课题。

通过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和推广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能够引导人民群众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将自身的理想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形象生动地描述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密切党群关系,既需要一颗颗生机勃勃的“种子”,也不能缺少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与否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对新中国、对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的了解程度。知党知国才能爱党爱国。“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新形势下要把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四史”教育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创新“四史”传播学习的方式、载体、途径,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更好地推进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四史改革开放特色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