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例探究的教学设计
——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2020-11-17 08:24重庆沈智勇谢鹏理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甲地梅里问题式教学

重庆 沈智勇 谢鹏理

【设计思路】

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完成一堂高质量的一轮复习课,高三一轮复习课与新授课有何区别等,这一系列话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问题。高三一轮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既要求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学情之上及时总结梳理核心主干知识,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突出对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而高考真题正是组织开展这类教学活动的最佳素材,其真实的情境,较高的能力要求,典型的区域特征都有助于挖掘出生动的教学案例,在一轮复习的课堂中开展“问题式教学”。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为起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内在关联,促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选取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这节课,挖掘了2017年全国卷Ⅲ中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日光温室案例,借助谷歌地球屏幕覆盖图层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地理环境要素的简单认知;(2)阿尔梅里亚省甲地日光温室农业区位因素的概括总结;(3)阿尔梅里亚省甲地与欧洲北部国家发展日光温室农业对比分析;(4)阿尔梅里亚省甲地日光温室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考。精细设问,有效开展“问题式教学”案例探究的一轮复习课堂教学活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切实提高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标要求及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是对某农业地域中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本章的核心知识所在,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辨识给定区域的地理要素特征,辨析给定区域内某种农业地域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能够在认识某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农业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农业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此,在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地理教师注重案例探究,重视问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

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某种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通过查阅日光温室相关资料、合作探究完成西班牙日光温室案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认清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正确理解人地协调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某种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1.利用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搜集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日光温室相关资料,开发设计案例。

2.利用谷歌地球二次开发,准备好案例相关内容的覆盖图层。

3.向学生布置收集、查阅、调查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日光温室相关资料的任务。

[学生]课前收集、查阅、调查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日光温室相关资料,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并进行汇总。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充实了本节课的内容,以保证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收集、查阅、调查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新课导入

[教师]在谷歌地球上覆盖图层展示“东北温室大棚”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经常会用温室大棚?”

[学生甲]回答:“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

[学生乙]回答:“我国东北地区低温冻害多发,温室大棚有利于保温,减少低温冻害。”

[教师]两位同学都回答的非常好,那下面我们再看一张图片,利用谷歌地球定位在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甲地,并覆盖图层展示“日光温室”图片,提问:“什么是日光温室?和普通温室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可以把日光转换成热量,不需要人工增温。”

[教师]“没错,日光温室和普通温室相比科学技术水平较高,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日光温室农业非常发达,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日光温室相关问题,能够快速进入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日光温室农业案例的情境,为下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新课学习

环节一:梳理西班牙甲地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二自然段内容,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

[学生]回答:“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教师]利用谷歌地球展示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甲地若干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信息,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图像信息概括出影响甲地蔬菜、瓜果种植的自然区位因素。”

[学生]认真观察图像信息,得出气候、地形、水源等区位因素。

[教师]巡视各小组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后提问:“这些区位因素中哪些是限制性因素?”请小组讨论完成。

[小组1]回答:“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气候是限制性因素,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量少;冬季虽然温和多雨,但气温还是较低,热量不足。”

[小组2]回答:“我们小组认为水源也是限制性因素,甲地地形平坦,无大河流经,淡水资源比较缺乏。”

[教师]点评后总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大。

承转:既然气候和水源是甲地蔬菜、瓜果种植的限制性因素,那我们下面来看甲地是如何克服限制性自然因素,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甲地日光温室的案例,细化设问引导学生全面概括出农业的区位因素,找出限制性自然因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环节二:探究甲地日光温室布局原因

[教师]提问:“甲地为了克服限制性自然因素,采取了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方式?”

[学生]回答:“日光温室”

[教师]是“日光温室”,继续提问:“你能说明日光温室在改造限制性条件中产生了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甲地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以把光照转换成热量,以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

[教师]“回答正确,但是你还是忽略了一点,日光温室既可以保温,也可以在夏季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湿作用。”然后利用谷歌地球覆盖图层展示甲地日光温室发展相关材料并提问:“甲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目前的主导因素是?”请自主探究完成。

甲地附近干旱少而。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问题:甲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目前的主导因素是?

[学生丙]完成自主探究后回答:“甲地农业早期发展阶段中水源因素限制较大,1971年到目前科技、市场因素变成主导因素。”

[学生丁]补充:“目前的主导因素还包括交通和物流因素。”

[教师]点评后总结:“甲地农业的区位因素一直发生变化,在一定阶段主导因素是不相同的,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限制性自然因素。”

[承转]甲地蔬菜、瓜果能远销北欧,占领北欧市场,说明甲地发展日光温室农业与北欧相比区位条件优越,下面我们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探究甲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

环节三:对比分析甲地日光温室优势区位条件

[教师]刚才我们总结出甲地发展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找出了限制性因素和主导因素,其中主导因素也是有利因素。利用谷歌地球覆盖图层展示表格,“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细化写出甲地发展日光温室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甲地日光温室农业有利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市场国际交通沿海生产成本技术,低气候较低,温和

[学生]根据区位因素及提示,独立自主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后提问:“与北欧相比,甲地发展日光温室农业最大的区位优势条件是什么?”

[学生]几位同学分别回答:“生产成本低”“海运便利”等方面。

[教师]点评后总结:与北欧相比,甲地纬度更低,气候温和,利用日光温室在冬季能够种植蔬菜和瓜果,从而远销北欧,占领北欧市场,这是最大的区位优势。

[承转]甲地利用日光温室改造了限制性自然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从有利区位因素细化归纳出优势区位条件,利用北欧和甲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甲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描述和阐述的能力以及地理综合思维。)

环节四:甲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赞同,少部分学生不赞同,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阐述理由。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要看到甲地发展日光温室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更要思考过度开发会不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农业,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整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科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

四、课堂总结

[教师]在黑板上利用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展示本节课知识框架结构。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谈谈本节课带来的启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组织进行了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学生整体掌握的情况良好,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任务,但在“问题式教学”案例探究的课堂环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方面仍然存在瑕疵,引发了笔者以下两点反思。(1)在课堂环节方面,“问题式教学”探究过程中的设问需要再精细化和具体化处理,需要充分挖掘出每个知识点和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再设问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究,步调跨度要小,不能太大。比如,在“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这个问题的探究中,学生表明了不赞同的观点,但理由说明不全面,甚至没有考虑生态环境方面,这说明问题铺设不到位,案例探究步调太大。(2)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方面,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原因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其原因可能是日常地理教学中不够重视和引导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反思和加强,教会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成地理学科育人的学科目标。

猜你喜欢
甲地梅里问题式教学
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Chapter 6 Outside the hospital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既下山·梅里酒店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