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中64排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17 09:39付甲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硬化性医学影像造影

付甲子

摘要:目的:分析医学影像诊断学中64排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CT冠状动脉成影检查,并由专业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诊断得出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阴性和阳性检出情况。结果:64排CT阳性检出率为94.74%,阴性检出率为5.26%;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检出率为82.89%,阴性检出率为17.11%,64排CT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差异较大(P<0.05)。结论:64排CT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病人及早得到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64排CT冠状动脉成影;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24-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心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其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对病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属于一种手术方法,具有侵袭性,且检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病人接受程度较低,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CT技术不断提高,目前临床广泛使用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这种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多处检查,利用率较高。我院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医学影像诊断学中64排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CT检查,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7.5±1.6)岁。所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器官疾病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有相关检查禁忌症以及对造影剂有过敏史的患者。

1.2方法

1.2.1冠状动脉造影

叮嘱患者诊断前10h禁食,保证行CT检查时呈空腹状态,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检查,常规消毒铺巾,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对穿刺位置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局部麻醉后穿刺,将6F动脉鞘放入,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2.264排CT冠状动脉成影

选择64排螺旋CT机(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调整扫描参数为电流700~900mA,电压120kV,螺距0.18~0.2毫米,0.6毫米×64层,选择非离子造影剂。常规消毒铺巾,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双臂向上抱住头部,从病人气管隆突下1厘米开始扫描,直到心脏膈面以下1厘米处,确认扫描延迟时间和自动触发层面,随后注人45毫升的造影剂,同时注入4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速度每秒6毫升,延迟10秒后开始同层扫描,再次以相同的速度注入相同的造影剂和氯化钠注射液,主动脉根部设置ROI区域密度值,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保持屏气状态,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做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由2名或以上专业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诊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CT冠狀动脉成影阴性和阳性检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种方法阴性和阳性检出率

64排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间差异较大(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狭窄和关心病发病几率有着密切关系,该疾病早期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随着病情恶化会导致病人出现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会发生猝死。因此,对于该疾病要早发生、早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其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将导管置于左、右冠脉口,可清晰对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和分支的血管腔进行观察,观察血管有无狭窄情况存在,对病变部位、大小、恶化程度等作出正确的诊断,诊断率高;并且对病人进行局部麻醉,病人仅在刺时感到轻微疼痛,无明显不适感[2]。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甚至还会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病人接受程度较低。

64排螺旋CT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个CT设备,其分辨率较高,可对2毫米的微小结节进行观察,为早期冠心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成像较快,有利于避免发生呼吸伪影;辐射相对较小,对病人身体伤害较小;覆盖面积广,在横断位扫描的基础上可以有各方位的图像[3]。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尤其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部分小细胞癌密度较小,容易有误诊、漏诊现象,故此需要和冠状动脉造影配合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64排CT诊断准确率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用64排CT准确率较高,特别在早期肿瘤诊断中,为冠心病病人提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洪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019(006):518-520.

[2]姜严严,陈险峰,刘整,等.螺旋CT与卵泡抑素样蛋白1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016(001):171-173.

[3]邓成清,唐瑞,掌庆成,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035(004):345-347.

猜你喜欢
硬化性医学影像造影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异位再发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一例
AI医学影像
超声造影和x光造影区别?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血清hs—CRP及IL—6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