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的处理思路

2020-11-17 09:39姜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腹腔镜

姜帅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的处理思路。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的处理思路。结论 所有患者中,有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2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为98%。患者手术过程平均用时(48±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56)ml,平均住院时间(6.2±3.1)d。中转开腹2例中,1例由于术中诊断为胆囊癌,1例由于患者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严重黏连,损伤胆总管,均中转开腹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现死亡、出血、胆瘘、肠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的安全有效治疗手段,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格规范操作,术后做好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42-01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段发展越来越成熟,针对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本文针对腹腔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的处理思路进行了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2.1±8.4)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约在14-52h,平均(26.4±4.5)h。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肌卫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准备阶段: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上腹部彩超、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71例(71%)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厚度范围约在4mm-9mm,同时,胆囊壁呈双边征;其余29例(29%)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在3mm以上;患者胆囊颈部存在结石嵌顿,并且在胆囊腔中有明显的漂浮物影像;胆总管直径最小为5.4mm,最大为6.9mm,其中并未发现有结石影像。指导患者在术前禁食水,抗感染等指导,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基础疾病采取对症治疗,必要情况下,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给与患者针对性治疗。

手术实施阶段: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采取常规三孔法进行手术。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在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设无菌巾;患者手术体位采取头高脚低,并整体向左倾斜约20度,建立CO2气腹,维持压力,最低不低于12mmHg,最高不高于15mmHg。对于被大网膜包裹,但黏连较为疏松的,先进行分离,部分患者胆囊壁出现片状的坏死灶,但是并未穿孔。当胆囊张力过高时,采取常规的胆囊减压措施,将胆囊的底部提起,使其与胆囊管和胆囊颈部进行分离,然后再用双钛夹,从中间部位剪短,采用顺行路径,用电钩将胆囊游离。运用电凝棒进行胆囊床止血操作,再通过采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仔细冲洗,通过操作孔,取出胆囊进行检查,没有出血现象后,在温氏孔位置按照常规操作防治硅胶引流管,手术完成后,根据引流量在合理时间内拔除,一般在48h到72h之间。

术后处理阶段: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并给予鼻导管吸氧2L/min,同时,给予患者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则针对性给予其保肝治疗。术后1-2天,指导患者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复查,叮嘱患者通气后再进行饮食。

2.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9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为98%,其中2例进行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例由于术中诊断为胆囊癌,1例由于患者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严重黏连,损伤胆总管。患者手术过程用时最少为32min,最长为131min,平均用时(48±23)min;术中出血量最多200ml,最少35ml,平均出血量为(68±56)ml;住院时间最短4d,最长一周,平均住院时间(5.2±1.1)d。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现死亡、出血、胆瘘、肠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3.讨论

在现代医疗技术推动下,腹腔镜技术水平实现了快速提升,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已经成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段的适应证之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良好,并且未明显增加手术术后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治疗中,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满意。但是,针对术中怀疑存在胆道损伤,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时,还是需要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患者的胆囊肿大,出现积液、积脓的情况,并且胆囊壁明显增厚,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胆囊组织质地较脆,并且由于炎症会造成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黏连,因此在手术治疗中,较易发生出血的情况。针对此,在手术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牵引操作还是分离操作,都禁忌采用暴力操作,防止对胆囊管造成撕裂损伤等,尤其是针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过程中,更需要注意。在手术过程中,先在胆囊底进行穿刺减压,若胆囊经存在结石嵌顿,可从颈部上将结石推挤到胆囊中,在胆囊壶腹与管交界运用吸引器推吸,将胆囊三角区分离出来,最大限度使胆囊三角区与胆总管、肝总管距离拉大,运用分离钳,将黏连进行钝性分离,将胆囊三角区充分暴露出来,从而有效避免锐性分离过程中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手术完毕后,在胆囊窝常规放置温式孔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脓肿;手术后对患者腹腔引流液的颜色和引流量、引流速度等进行观察。

总而言之,在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格规范操作,术后做好护理,能夠有效提升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壁龙,李楚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33+35.

[2]贾振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医药,2019,32(03):704-705.

[3]王金生,高志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1):104-105.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