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2020-11-17 09:39刘波周钦梅江胜利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

刘波 周钦梅 江胜利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研究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着较为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身体情况,促使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减少发病率,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 推拿治疗 椎动脉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57-01

在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是指患者的颈椎出现退变性,进而使椎动脉受到压迫,使椎-基底动脉出现供血不足,临床主要表现特征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突然摔倒,同时伴有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加之人们生活节奏和习惯的改变,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该疾病在向着低龄化靠拢,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中医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的中医针灸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而推拿中的推、拿、揉等可以扶正却邪、扶伤止痛。因此,本文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区间为40岁~75岁,病程为4~30个月;研究组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区间在41岁~76岁,,病程为5~3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实质性颈椎病变患者。

1.2失治误治的预后

患者的上颈椎病变出现压迫、牵拉等,会引发颈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椎动脉慢性持续性痉挛,供血量减少,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通常情况下,这类患者会服用一些改善微循环或者调节血压的药物等,部分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对应用常规治疗不能改善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与之相对应的颈椎病治疗,改善頸椎结构,消除无菌性炎症以及交感神经的刺激、牵拉,进而使病情得到缓解。此外,由于对颈椎相关知识的缺少,很容易误诊为偏头痛或者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服用止痛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关节紊乱等都会致使肌肉和韧带损伤,痉挛的肌肉以及无菌性炎症对神经血管的刺激而出现头痛眩晕等情况,可以通过对颈部的推拿、理疗、牵引,以及针灸等,消除颈部无菌性炎症,改善颈椎的弧度,从而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压迫。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舒适卧位,告知患者放平心态,采用平补平泻法,选取患者的百会穴、夹脊穴、风池穴、天柱穴、完骨穴进行施针,将针在穴位上停留20分钟。之后,患者进行仰卧位,在患者的夹脊穴、风池穴、天柱穴进行施针,进针长度控制在3cm内,进行为期20天的治疗。

1.3.2研究组

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中医针灸与对照组治疗方式相同。在此基础上开展推拿治疗,对患者的颈椎、肩部、上肢进行推拿,通过滚法、捏法、揉法等,遵循“由轻到重”原则,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反复推拿。此外,也需要根据人体经络分布特点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点按、牵引等治疗,促使患者耐受性提升。在对患者颈背部和胸锁乳突肌进行推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力度顺时针按揉;在对患者上肢肌肉进行推拿时,需要告知患者放轻松,遵循“自上而下”原则,通过点按和理筋的方式,开展连续20d的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收缩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进行分析比较。治疗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患者病情并未出现明显的疾病复发情况;有效:患者偶尔病情复发,但不疼痛;无效:患者病情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人数10例(33.33%),有效人数12例(40%),无效人数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30例患者中,显效人数12例(40%),有效人数16例(53.33%),无效人数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

对照组30例患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3.77±6.22cm/s,平均血流速度36.82±5.92cm/s;研究组30例患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9.86±7.12cm/s,平均血流速度41.81±7.31cm/s。两组患者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颈椎是人体发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诸多动脉、静脉经过的主要场所,百会穴、夹脊穴、风池穴、天柱穴、完骨穴等对动脉的血液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百会穴是诸多动脉、静脉的重要交会场所,与人体脑部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促进全身气血及精气神的贯通。若对该穴位进行针刺,不仅可以起到刺激大脑活动,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眩晕的情况;夹脊穴在督脉两侧,若对该穴位进行针刺,则可以促进气血调节,起到舒经活血的作用。实际上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帮助患者疼痛,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而联合应用推拿,可以通过直接按压,作用到经络、经筋、皮部,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使肌肉得到更好的放松,脑部得到气血的濡养,进而缓解患者的病情。本文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帮助。

总而言之,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可以促使患者颈椎功能得以提升,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善勇.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5):180.

[2]林贤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4):101-103.

[3]宋志坚.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2):132-133+135.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在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应用
探讨中医针灸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浅谈中医针灸的作用及在世界影响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及优越性分析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与康复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分析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莒地砭石与中医针灸的起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