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冲击波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的应用体会

2020-11-17 09:39徐仁洪姚娟孙蕾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徐仁洪 姚娟 孙蕾

摘要:目的:探究聚焦冲击波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67例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聚焦冲击波治疗)和观察组(29例,采用聚焦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复发情况、Verhaar评分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复发1例,治疗成功率92.31%,各项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rhaar评分中,优3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Verhaar评分优良率94.74%,Verhaar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可合理提高临床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情况和改善Verhaar评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聚焦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95-02

肱骨外上髁炎又被称之为网球肘,是骨科疾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病发途径为骨科慢性软组织损伤,虽然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此病的方式并不少见,有外科松解、理疗和局封等,但临床疗效普遍不满意。许多患者都表示存在肱骨外上踝处疼痛和无力、前臂运动性疼痛等现象,在临床治疗中局部封闭和理疗常被用来缓解疼痛,但是由于这种治疗很难根除疼痛,并且具有反复发作性,有时需要实施手术,通过延长总腱的方式继而缓解疼痛。经过长期的临床考察,有学者提出了筋膜触发点疼痛点理论,利用受累肌牵张和触发点针刺以及维生素等药物辅助的疗法对于肱骨外上踝炎开展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配合聚焦冲击波治疗,疗效更佳[1],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67例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26±4.62)岁。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5.37±5.65)岁。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在加入试验后,分别经我院体检,故此明确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相关数据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对比。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却符合肱骨外上踝炎确诊标准。(2)常主诉一侧的肱骨上外踝疼痛和患侧腕部无力。(3)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加。(4)患侧腕部运动时伴有疼痛加重现象,患者手背部分存在不适或疼痛。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2)患者伴有精神病和恶性肿瘤问题。(3)患者不同意参与本项研究。(4)患者参与本项研究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聚焦冲击波治疗,使用冲击波治疗机(HK.SWT300,粤械标准20192090933,深圳市慧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作为治疗用机。患者在实施治疗前,标记好压痛点,治疗应该由最低能开始(1-6级),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逐渐增加至所需能量级,并在压痛点聚焦冲击波能量冲击2000次,5-7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个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杭注准20162270970),华佗牌悦臻平柄针):在定点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后,采用碘伏消毒,采用/0.3×40mm平柄针,对肘外侧肌(肱桡肌、旋后肌、桡倒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食指中指环指伸肌)压痛部位的痛点实施反复穿刺,当患者有激烈酸胀不适感或肌肉抽搐时,反复进行穿刺治疗,直到患者肌肉抽搐或酸胀疼痛感消失。此项疗法通常需要3~5次,每隔5~7天实施一次。针刺治疗后,临床医师应该指导患者回家后应牵张锻炼自我肘外侧肌肉,一天三次,一次1~2分钟。可采用3个月到半年间补充多种维生素或改善周围循环药物,进行牵张锻炼的时候,可加练肘内侧肌的牵张锻炼,平衡内外侧肌群的肌张力。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复发情况、Verhaar評分优良率。Verhaar评分的内容为对优良率和疗效实施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患者的满意度、握力情况、肱骨外上髁疼痛和腕关节背伸的时候所引发的疼痛,评定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差、可、良和优,患者对于治疗效果不满意,握力显著减轻,肱骨外上踝疼痛疼痛情况为减轻,并且伴有腕背伸抗阻,促使患者疼痛剧烈;患者对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握力中度或轻度减弱,肱骨外上踝轻度疼痛评定为可;患者对于治疗满意,握力轻微不足,肱骨外上踝疼痛较轻,腕背伸抗阻无诱发性疼痛则为良;患者对于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无握力不足现象,无肱骨外上踝疼痛现象,无抗阻伸腕的诱发性疼痛则为优[2]。优为治愈,良与可为好转,差为无效。复发情况指的是痊愈后又重新感到肘内侧肌疼痛、持续性肱骨外上踝疼痛、牵张后疼痛加重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综合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复发1例,治疗成功率92.31%,各项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随访的Verhaar评分优良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Verhaar评分中,优3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Verhaar评分优良率94.74%,Verhaar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早期临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式通常为腕肘的限制翻转、过度伸直并进行动作纠正,如果患者的治疗方式错误,或在日常中行为不当,均可引发患者反复发作肱骨外上踝炎,进而提高了治疗难度。根据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局部激素封闭治疗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是如果患者长期采用激素封闭治疗,疼痛缓解率会降低,疾病复发率增强,进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发病途径普遍是因为反复收缩肌肉形成过度劳损,又因为肱桡关节反复运动,从而导致巩固外上踝部位的肌肉纤维或韧带形成损伤。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骨膜破损出血,伴有部分纤维撕裂,骨膜可伴有血肿现象,病情恶化的时候还伴有骨化增生的现象。有临床研究表明,在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时候,可以将患部聚焦冲击波能量,进而深度治疗伸肌总腱深部组织,增强细胞摄氧能力,改善局部微循环,恢复肌腱功能,进而产生镇静松解的效果。并且处于治疗过程中,可加速释放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传递疼痛信号降低患者疼痛反应[3]

结合针刺治疗,可以对肌肉的疼痛触发点和张力带产生破坏作用,进而给予触发点强烈的刺激,形成脊髓的强烈反射,最终对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形成破坏或改变。而如果在针刺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不舒适的针刺感觉,可以采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进行抑制,可加用对前臂肌的牵张锻炼,进而保障肌肉处于一种有氧和松弛的状态,这是减少复发情况的关键所在。许多研究文献中都表明体内如果缺少维生素或维生素含量过低会引发疼痛,因此也可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有利于减少复发和巩固治疗[4]。另外局部血管危象也会因为微循环改善而得到缓解,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触发点疼痛,本次研究中,我院观察组结合两种治疗方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

综上所述,采用聚焦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可合理提高临床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情况,缩短治疗周期和改善Verhaar评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肌筋膜疼痛觸发点[J] 刘琳,黄强民,汤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46:7520-7527.

[2]高文静,李剑峰,王芳,等.基于筋膜线理论的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8,033(003):215-217.

[3]王乐政,杨坚,刘向云,等.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长期疗效的荟萃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011(006):23-27.

[4]黄强民.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M]..出版地: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010

作者简介:徐仁洪,1968-,男,汉族,云南会泽,副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麻醉与疼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