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17 00:16潘青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病护理措施心理干预

潘青艳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职业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职业病患者5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经过问卷调查显示,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职业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干预;职业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129-01

职业病是一种由于各类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其具有特殊性,最大的临床特点就是易反复,病情持续时间较长,除了一些躯体器质性病变之外,对于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影响,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治疗工作带来了阻碍,影响了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要在临床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多种措施疏导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的病情康复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朝着这个方向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也利于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1]。本文选择了本院收治的50例职业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并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职业病患者5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5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患者包括有酸灼伤18例,碱灼伤12例,苯酚灼伤10例,高温烫伤10例。实验组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23±2.53)岁,对照组的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2.25±2.43)岁。这两组患者在职业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在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通过与患者的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患者提高抵抗力;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的服药;保持病房里的空气清新,定时的通风换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2]。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分为三种:

①焦虑心理护理干预。大部分的患者对于职业病的认知还不足,一旦患病后内心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多于患者沟通,语言亲切、态度温和的患者交流,选择与患者合适的交谈方式跟患者讲解和普及职业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个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病情的信心,鼓起正确面对病情的勇气,缓解患者不安和焦虑的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

②恐惧心理护理干预。很多的患者没有生过重病,一旦患病本来情绪就不安焦虑,在加之职业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下承受着身体、心理的压力和折磨,内心会出现恐惧的心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医师和医护人员开展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项目,在心理护理中引导患者恢复情绪,更加乐观积极的面对,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户外运动和活动来放松患者的心情,分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的身心愉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③怨恨和易怒心理护理干预。部分的患者在患病后经济压力大,在加之一些单位的合理补偿没有到位,使患者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和激动的现象,导致患者陷入焦虑的状态,容易暴躁和发怒,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与雇佣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和协商,尽量的保证患者的医疗费用补助到位,帮助患者的保障自己的权益,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情绪,能夠积极的配合治疗,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评分70分以下即为不满意,70~89分即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即为非常满意。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以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处理,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料采用x2检验。P<0.05为两组之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9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为17例,基本满意为5例,余下3例不满意;对照组对护理满意感到非常满意为14例,基本满意为6例,不满意为5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职业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由于反复性、持续性的发病让患者长期处于疾病折磨的痛苦当中,很多患者都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问题[3]。在加上经济压力大、长时间住院、长期离岗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感,导致患者的情绪不佳,出现暴躁、易怒、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加强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其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讲话内容、态度和行为,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和压力,在一定程度分散患者的情绪。

综上,对于加强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苟玉会, 狄燕玲, 韩家旭. 临床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 7(04):107-108.

[2]于敏.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34):201-198.

[3]国立蕾.浅谈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J].健康之友,2019, 000(008):214-202.

猜你喜欢
职业病护理措施心理干预
职业病
职业病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