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对策

2020-11-17 00:16李军夕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老年人对策

李军夕

摘要:静脉输液是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生理与病理改变,输液时出现液体外渗的几率较大。目的:探究老年人静脉输液容易出现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特点,正确选择血管。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增强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静脉输液的舒适的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输液外渗;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163-01

1.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

1.1血管特点。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體易渗出血管外;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1.2病生理变化。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坐和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静脉内膜的老年变化则表现为中层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内膜变厚和静脉瓣萎缩致使静脉弹性降低、硬化、甚至钙化等。

1.3心理因素。老年患者由于恐慌、紧张以及疼痛刺激下做出的发射如抖动、回缩从而导致注射针头从血管内移位,造成液体外渗。

2.静脉输液操作者的原因

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对药物的性质和使用方法缺乏了解;静脉推注药物时速度过快;过分依赖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过少,PICC技术未被应用;护理人员没有定时巡视,没有及时发现可能引起针头移动的因素。

3.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3.1血管损伤。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血管增生、变硬、官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

3.2局部组织损伤。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

4.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

4.1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病人的血管硬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小。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这类病人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容易发生流体部分外渗。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4.2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史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并告知患者或家属可以对四肢末梢血管进行按摩,伸握双手,局部热敷等,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4.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药物,并经常观察,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4.4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根据疾病、药物性质、输液时间长短、患者自身血管条件等选择使用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PICC等方法。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加强责任心,主动巡视病房。

5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5.1更换输液部位。护理人员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应当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抬高制动,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5.2热敷。早期且范围小者可进行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活性药,禁用于化疗药的外渗。

5.3冷敷。须在24小时内进行,对于红霉素和抗肿瘤药物外渗同样有效。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周围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小结

临床上给老年患者输液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血管情况,根据病情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规范基本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注重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交融、穿插、渗透在各个护理环节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

参考文献:

[1]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2):71.

[2]薛银芳.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5(4):919.

[3]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4, 11(1):10-11 .

[4]布丽萍.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山西医药杂,2010,39(5):466.

猜你喜欢
老年人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