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远程电话指导在急救调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1-17 00:16朱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朱莉

摘要:目的:研究调度远程电话指导对于患者急救效果的影響。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的心脏骤停急救患者100例,按照急救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除派遣救护车外不进行额外的调度干预,试验组采用远程电话指导干预,比较两组的急救调度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急救半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在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上同样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模式对于患者急救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采用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急救效果优于传统的急救模式,有望为急救调度的创新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急救调度;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6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180-01

据中国卫生部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意外死亡人数高达100万,有近七成的人因未在黄金时间内救治导致死亡,其中,心脏骤停患者在意外死亡人数中保守估计可达三成以上。科学的急救调度模式,不仅有助于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而且能够节约后期的医疗成本。传统的调度模式仅通过电话获取急救信息,指派救护车前往现场抢救患者,受患者病情、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由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造成了急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的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1]。文章将以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模式为例,通过与传统急救调度模式的比较,进行调度模式的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历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2019年9月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是否进行调度远程电话指导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调度模式,试验组采用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模式,两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的急救半径、致残率、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等指标。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调度模式,即调度人员在接收到急救信息后,安排救护车前往现场抢救。对照组采用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模式,即调度员根据患者心脏骤停的现状、病情严重程度及现场条件等,引导目击者采用急救措施,灵活的指导患者采用前期的紧急救治。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以P<0.01为高度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急救半径比较

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救半径分别为4.52km、4.46km,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2.2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致残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致残率和对照组患者致残率分别为8.33%和24.57%,p<0.01,两者之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

2.3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分别为13.56min和7.79min,两者之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60%和96%,P<0.01,两者之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

3 讨论

和传统的急救调度模式相比,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模式表现出较多的优越性,该模式考虑到了心脏骤停患者的现场急救需求,减少了患者在等待治疗期间发生的患者死亡、致残等不良后果。利用对目击者的现场指导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增强预后效果。

总体而言,调度远程电话指导模式弥补了传统急救调度模式的不足,不仅确保了调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而且也提升了调度的灵活性。未来,以调度远程电话指导为核心的调度模式,将不断丰富实施方案、运行流程,便于在急救调度中取得更为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敏丽. 院前急救调度质量情况分析与安全控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14):171-172.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社区健康教育课堂对更年期妇女干预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