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0-11-17 22:32郭兰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偏瘫神经内科

郭兰瑛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治疗,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而言,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有着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性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综合性康复治疗;偏瘫

【中图分类号】R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32-01

经济的常态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进而使神经内科疾病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而偏瘫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综合性康复治疗则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现如今存在的治疗方式进行合理的组合,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有着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而且还可以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因此,本文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在25岁~70岁,脑出血患者19例,脑梗死患者22例,脑伤患者4例;研究组45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区间在26岁~75岁,脑出血患者16例,脑梗死患者26例,脑伤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其中包含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干預血脂以及保护脑细胞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具体而言:(1)关节活动训练。对于完全肢体瘫痪的患者而言,需要重点关注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同时,也需要患者上肢开展外旋、伸展等运动,而下肢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包含屈膝、足内翻等。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股二头肌、四头肌进行拍打。尤为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训练需要遵守“循序渐进”准则。(2)起坐练习。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姿势,第一步先进行静态训练,之后在开展动态训练,并且患者的躯干也需要进行旋转练习[1]。患者双手应进行抓握,重心应向前移动。患者在站立时,需要将重心分散在两侧,之后进行重心转移练习。(3)步态练习和作业治疗。患者进行平衡感和负重感练习。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练习。(4)心理治疗。偏瘫患者一般生活、交流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负面情绪。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定期沟通,鼓励和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温暖,进而树立治疗的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和Barthel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均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使用 t进行校验,计数资料 采用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HAMD评分

对照组45例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区间在24.26±5.33,治疗后的HAMD评分区间在16.76±4.13;研究组45例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区间在23.76±5.06;治疗后的HAMD评分区间在9.14±3.46。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分析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

对照组45例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评分区间在40.65±8.34,治疗后的HAMD评分区间在54.16±9.16;研究组45例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区间在41.75±8.06;治疗后的HAMD评分区间在63.56±8.69。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当前,偏瘫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发病率每年在不断上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偏瘫患者生存率得到提升,但致残率也在不断提升。患者虽然得到及时的治疗,但在治疗后仍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致残率,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一般情况下,偏瘫患者受到伤害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一定的重组水平,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缓解。而综合性康复治疗,则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却不能够应用在患者急性期或者恢复期后治疗中。此外,偏瘫患者在接受早期治疗时,通常都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譬如,抗血小板治疗、溶栓治疗等,虽然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患者神经功能重组得到改善,但康复效果却并未有所保障,未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将中枢神经功能进行重建,并最大化发挥脑的可塑性。患者采用关节活动训练,有助于促进皮层脑血流的加快,减少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提高关节活动度。同时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情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的出现[3]

总而言之,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偏瘫患者中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清情绪,树立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崑.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180-182.

[2]沈春玲.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8):115.

[3]陈伟亮,黄宝荣,周徐洲.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的治疗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6):13.

猜你喜欢
偏瘫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伴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对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脑卒康复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