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山东文学》二三事

2020-11-18 05:35
山东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枣庄玉米地爱华

张 继

我第一次在《山东文学》发表作品大约是一九九二年的三月份,小说的名字叫《棉花》,这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第二次向《山东文学》投稿,第一次投寄的也是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叫《麻七》,写的是村里的一个小人物,这篇小说没有在《山东文学》发表,但是有回音,回复我的是当时的责任编辑白峰老师,白峰老师在信中说,小说写得不错,语言很有特色,人物刻画的也很生动。接着他在信中说,我好像是第一次给《山东文学》投稿,之前也没有听说过我,言下之意,他有点怀疑这篇东西是否是我写的,同时,他建议我手头上如果有的话就再寄他一篇,没有的话就再写一篇,他看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我好像是第二天就重新给他写了一篇,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在山东文学首发的短篇小说《棉花》。《棉花》是一个悲催的乡村爱情故事,写的是一个叫棉花的姑娘,喜欢上了村里的一个小伙,两个人一直心照不宣,有一天棉花在棉花地里捉虫的时候小伙子大胆表白,棉花喜不自禁,欲以身相许,但是小伙很矜持,只定下山盟海誓,没有进一步的行为。但是,棉花家里却给棉花介绍了一个东庄的对象,对象忽然到棉花家探望,当听说棉花在棉花地劳动的时候,就去棉花地来找棉花,棉花意外,在与之交谈过程中对东庄上的亲事进行回绝,东庄上的小伙子羞愧难当而又不甘心,在棉花不情愿的情况下侵犯了她。当同村小伙意欲向棉花家提亲的时候,棉花悲伤地说:晚了,一切都晚了。棉花最后嫁去了东庄。

白峰老师很快给我回信,说稿件马上采用,同时说,你的字写得太差了,以后写得认真点,让我出汗。

从此我和《山东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好像我又寄去了《菜园》《麦场》以及我的第一个中篇小说《成长的故事》,一直到短篇小说《玉米地.杨树林》的发表。《玉米地.杨树林》写的是一个少妇去自家的玉米地去除草,热得不行,忽然想在玉米地的一个坑塘里洗澡,不小心脚被陷到石缝里拔不出来的故事。这篇小说发表之后好评如潮,被评为山东文学年度小说奖,颁奖会在南郊宾馆举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颁奖活动,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同时,也一下子把我的视野打开了,在这次颁奖会上,我不仅见到了一同获奖的张炜主席、诗人路也、作家庄旭清,陈占敏、矫健、凌可新等,还见到了邱勋、李贯通、刘玉堂、左建明、陈宝云、李广鼐、黄强、王兆山、王良瑛、魏绪玉、于友发……以及当时响彻文坛的山东“四小名旦”王光东、吴义勤、施战军、张清华,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照亮了颁奖会的礼堂,照亮了山东文学的天空。

当然,我也见到了编发我小说的白峰老师,穿着一件后开叉的西服,仪表堂堂,活力四射。会议期间他还专门过来交流了一下我的小说,多是鼓励鞭策,真知灼见。实是良师益友,只是,不久他就离开杂志社去做书去了,做得很好,后来在英雄山书市我还曾去看望过他。

会议期间,当时的《山东文学》主编邱勋老师,也到我房间来看我,聊起来的时候,他竟然说起在枣庄工作过,随口说出了好几个枣庄的地名,使我一下子感觉温暖亲切起来,当他了解到我当时还是区文化馆的一名临时工之后,忽然提出帮我开一个作品讨论会,向当地政府呼吁改善一下我工作生活环境的想法,并且很快付诸实施,在当时在枣庄市文联、峄城区政府的支持下,作品讨论会开得很成功,扩大了影响,我的工作问题不久也得到了解决。

后来,我与《山东文学》接触比较多的时候是王兆山老师担任主编的时期,当时大约是一九九五年,我有一篇小说《三八年鬼子占领我们峄县城》投寄给了《山东文学》,那一年正好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刊物大约要推出一组相应的作品,看好了我的这篇小说,但是,需要修改,就把我从枣庄约了来。文学社那时候还在洪楼南路10号,由于时间紧张,我提出在编辑部连夜修改,兆山老师欣然同意,并让时任责编的刘玉栋和丁爱华负责我的生活,我记得他们两个除了照顾我吃喝之外,还在编辑部的阳台上给我铺了一张简易床,我改完稿件已是下半夜,我还真的在阳台的那张简易床上睡了一觉,并且一直酣睡到红日高升,直到燕冲老师早晨来上班才把我唤醒。还记得爱华老师,早晨给我做了一个西红柿荷包蛋面,满满地装在一个茶缸里,上面还浇了一层厚厚的香油,端到我面前的时候,香油的气味直冲脑门。我好像就吃了一口怎么也吃不下去了,后来就剩在那里,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有些可惜。也因了这次改稿的缘故,与燕冲、玉栋、爱华老师加深了友谊,我还借机邀请他们到枣庄石榴园和微山湖转了一圈。现在当年他们游枣庄的照片还在,偶尔翻看时,那时的情景还会浮现,又会感慨万千。

是的,那时,我们多年轻。玉栋和爱华还是编辑部的临时编辑,而现在玉栋已经做了《山东文学》的主编,爱华也是编辑部的中流砥柱。光阴荏苒,岁月更迭,大家都在成长,也都在进步。正如我们的《山东文学》,一步一步踏实前行,愈加成熟与知性。

《山东文学》在我文学创作最困难的时候,为我铺设一级通向文学殿堂的台阶,在您70岁华诞之际,我发自内心地对您说一声:谢谢您,愿您越办越好,青春万岁。

猜你喜欢
枣庄玉米地爱华
野花
女子存入银行一百万五年后仅剩一元
《玉米地》
《绿洲》读者见面会在山东枣庄、临沂举办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玉米地里的哭声
玉米地
别怪眼镜熊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