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的后盾

2020-11-18 05:35魏思孝
山东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人奖写作者刘老师

魏思孝

应刘玉栋主编邀约,写一篇《山东文学》创刊70周年的文字。借此机会整理了下,在《山东文学》的发表史。如下:

短篇《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欢天喜地》,发表《山东文学》2013年第10期。

短篇三则《无故事三题》发表《山东文学》2014年第8期。

中篇《苦差事》发表《山东文学,上半月》2016年第10期。

短篇《农村妇女探究》发表《山东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短篇《反骨》发表《山东文学》2017年4月上半月刊。

中篇《一份青年作家调查报告》发表《山东文学》2018年第10期。

短篇《喘气》《体检》发表《山东文学》2019年第9期“鲁军新力量”。

我从2013年邮箱投稿,经由华爱丁老师编辑刊发至今,几乎每年都在《山东文学》发表,这基于两点,1,华爱丁对我的认可。2,那几年,稿费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确实也需要每年在相熟的刊物上发表小说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讲述和一个刊物的渊源,除了发表的故事,无外乎人和事。后来,借参加活动的机会去济南,和华爱丁见面吃饭。她作为一个有交际恐慌的人,不说相谈甚欢吧,总归有人与人之间难得的信赖。

2018年,在李掖平主编打下的基础上,刘玉栋成了《山东文学》的主编,也迎来新的气象,设立“山东文学奖”。《一份青年作家调查报告》获得了文学新人奖,是我写作近十年来,第一次拿新人奖。这两年,因张炜工作室等文学活动,和刘玉栋见面的机会多一点。在我眼中,他是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更多透露出来的是宽厚的大哥形象,有亲切感。每次,站在一起抽烟,他都会分享下自己的戒烟史,说,本来戒了好几个月,过几天再戒。下次遇到,他说,戒了,不抽了。又一次见到刘老师在抽烟。问,上次不是戒了吗?刘老师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思孝啊,遇到事,又抽上了。大概身为主编这两年,责任和压力纷至沓来的。这两年,有目共睹,为了扶持山东文学的新生力量,开辟了“鲁军新力量”。

《山东文学》在我眼中,是山东写作者的后盾,称之为摇篮亦不为过,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无法概述内心话语。在心中,告诉自己,思孝,好好写,要对得起《山东文学》的认可。

猜你喜欢
新人奖写作者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白马
论写作(创作谈)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上海电影节升级“亚洲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