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四史”教育的融入对策研究

2020-11-18 15:39何蕾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思想

何蕾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1)

0 引言

基于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及工作开展当中的问题阻碍,从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出发进行反思。同时,现阶段关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四史”教育的融入对策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提出优化措施,如以故事为引领,主题活动为方式进行快速融入、利用线上资源与网络平台形成自学模式、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思政师资力量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意义。

1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

随着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摇篮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长期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我国高校已经实现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将学生思想教育、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进行融合,为日后全新人才供给夯实基础。其中,思政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核心工作之一,对学生思想道德、理念信仰尤为关键。其重要意义如下:第一,思政教育是端正学生思想及“三观”的主要手段。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接触新鲜事物较多,这样容易导致思想观念出现偏差或不端正。通过高校思政教育让学生快速回归正常理念状态,对不良“三观”及腐朽思想进行抵触,为更好地学习成长起到保障作用。第二,对党的思想及革命理念进行积极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十分关键。思政教育工作是将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教育传输,让学生明白我党发展与壮大,新中国及改革开放的艰辛不易,培养学生爱国奉献、不畏艰险、创造非凡的思想品质,对意识形态认同与信仰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思政教育对红色革命文化植入也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理念等,使其在日后工作中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2 “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2.1 “四史”教育内容概述

现阶段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红色理念进行植入,以思想教育为高校人才培养核心,全面落实实施民族复兴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十分关键,“四史”教育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党史是党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新中国史是新中国成立及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史是改革开放实施及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按照党的指导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形成及发展历史等。“四史”教育从不同时间与角度,客观、立体、真实地反映我党、我国及经济发展建设的精神、文化与取得的成果。“四史”教育中侧重对党的精神及意识形态诠释,让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掌握其发展规律,对我党政治思想与文化信仰进行全面消化,对民族独立、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及新时代民族复兴进行全面了解,起到提升思想觉悟、提高政治理念等作用。

2.2 促进高校思政课全局体系建设

高校思政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理论内容较多,主要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为主[1]。通过对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对学生思想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从其思想时效性形成方面缺乏实践支撑。单一的理论思想教育无法满足当下大学生思想塑造的需求。因此,从高校思政课程全局体系建设角度出发,融入“四史”教育至关重要。“四史”教育将不同阶段时期的历史文化、真实事件、思想精神等进行诠释、展现。让“四史”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恰好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关键作用。在该过程中教师会更为直观、立体的讲解“四史”内容,让学生对所学思政知识进行实际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精神、爱党精神。高校思政课程将更为全面的展示其时效性、功能性[2]。

2.3 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和理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下我国发展的重要纲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精神与基础理论。高校作为思政教育重要前沿,对学生全面思想武装与意识形态养成至关重要。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一直备受诸多学者关注。通过对“四史”教育进行积极融入,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灌输[3]。“四史”教育中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进行阐述,让学生头脑不在只局限于某种思想理论当中。“四史”教育内容包括很多真实事件、时态发展,教师可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进行内容消化。让学生知道党的诞生与马克思主义理念,让学生知道党在新中国形成中的作用发挥、思想指引,让学生知道改革开发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决策力度,让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等。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灌输的重要前提,经过“四史”教育学生会认同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后期思政教育全面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4]。

3 高校思政教育中“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方法

3.1 以故事为引领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快速融入

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对其意义形式进行了解掌握,以故事引领为主,开展多元化课程内容丰富。在实际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将“四史”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对红色事迹、革命事迹及英烈事迹等进行资源整合,以小故事、小经典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那段革命历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会将其与思想理念进行融合[5]。例如: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原因是什么,是坚定的政治信仰与革命精神,那信仰和精神又是从何处而来,是从党的思想指引与马克思主义中来。这样就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政教学与学习链条。同时,应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在进行主题活动中应以角色带入为主,如红色革命主题活动、纪念先烈主题活动、新青年文化学习主题活动等。让“四史”教育变得更加立体、真实,为学生思想教育及政治理念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2 利用线上资源与网络平台形成自学模式

当下我国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教学平台化、资源数据化已经成为其主要教学模式。在“四史”教育融入当中应充分发挥其线上优势,将传统说教模式转变为自学模式[6]。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学生会对相关“四史”教育相关内容进行搜索,对感兴趣章节进行深化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构建学习平台小组,通过线上模式以微信群或留言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实时在线解答,学生之间也可进行快速互动,对不懂、不清楚地方进行互相学习帮助。将“四史”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体现。通过线上自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3 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思政师资力量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高校应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重点分析,以高素质教师为主,对其进行队伍重新打造。具体如下:第一,从“四史”专业及层面出发,提升教师的历史观念与革命理念,让其专业知识与“四史”教育内容相吻合,不断提升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第二,从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出发,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提升教师基础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觉悟,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与思想评估,主要包括:革命理念、红色信念与意识形态等。第三,集中培训与外部招聘,在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为主,通过集中培训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外部招聘吸引创新人才[7]。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中“四史”教育的融入对策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优化途径,包括:以故事为引领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快速融入,利用线上资源与网络平台形成自学模式、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思政师资力量等,为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途径。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思想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