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的共生浅践
——以执教《石壕吏》为例

2020-11-18 21:25观澜中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老妇人共生诗歌

■邓 珍/观澜中学

语文教学中的共生涵盖多个方面,运用共生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是为了更好的将教学中的矛盾双方协调共融。古代诗歌教学中,诗文和诗意也是一对共生关系。而长期以来,教师大多在停留诗歌表层意义上便浅尝辄止,基于此,我试图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诗歌内容和内核,以求达到诗中文意共生的目标。

一、以读品文,叙事感知

诗歌教学,首先是重视朗诵教学。朗诵教学中,应当把诗当作一篇文章、一则故事来读,因此,课堂的关注点应首先关注如何来读诗。

在《石壕吏》地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大声地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试读,生读后请其他同学点评,可以说优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许多同学能够说出“吏呼一何怒”应该语气重有愤怒的感觉,“妇啼一何苦”应读出无奈和悲伤感觉等较为中肯的评价。通过初读后,部分同学能够初步感知诗文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以读品文,从而才能更好的叙事感知。诗句品读后,教师询问学生这首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同学们梳理概括。学生能够感知到诗歌讲的大概内容,有同学概括:“这首诗讲了一个官吏来老妇人家捉人。”初中生的概括有着片面性,我再接着启发学生将固定的人能否扩大一下范围,仅仅只有一位官吏吗,仅仅是只在老妇人家捉人吗?通过启发,学生们能够知道诗中的人物是典型人物的代表。在感知诗文的内容上又有了一定提升。

二、以字品人,对比推进

诗歌教学中,对重点字词的鉴赏十分重要。作者的独具匠心都倾注在诗句中那一个个精辟的字眼中,因此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是古代诗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我引导学生主要从《石壕吏》中两个主要人物“吏”和“妇”入手。我询问学生,在诗中有哪两个字可以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物。学生很快可以找出“怒”和“苦”。接着思考诗人是通过哪些重点字词来刻画老妇人的“苦”呢?学生们很快在文本中搜寻重点字词。不久便能找出“室中更无人”的“无”和“惟有乳下孙”的“惟”,体现老妇人一家人丁稀少;“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中的“衰”“请”“夜”,说明老妇人已经年迈体弱却还要主动请求服兵役来保全家人,体现出老妇人服兵役的无奈和牺牲自己的精神。除此之外,再请学生们找出能体现官吏“怒”的重点字词。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赏析把握,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在熟悉了诗中两个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对比推进。我先问:诗中的官吏其实指的是?同学们能很快答出当官的,有权的,教师总结为统治阶级。我再问:那诗中官吏仅仅只去老妇人一家捉壮丁吗?学生们答不是。老妇人则代表着广大的人民百姓。那通过这两种人物的对比,引申出社会背景,两个简单人物的刻画背后反映的却是战火风飞民不聊生的社会惨况,老妇人一家的悲剧其实是所有老百姓的悲剧。从字品人,学生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而体悟字里行间的深刻意味,以达成以字解文的共生之态。

三、文意共融,思想升华

黄厚江老师说:“文言文不仅仅是文言,还是文章、文学和文化。”诗词也是一样,在学习诗词时,也应该带领学生品味诗词的古典意蕴,感受中国文库的博大精深。

在以上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再抛出一问,除了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之外,是否还有另外一个人隐现于诗中呢?学生经思考后,根据文本中“暮投石壕村”“独与老翁别”两句,推测出还有一个人也在当时的情境中,那就是诗人杜甫!于是,我以解读杜甫这个人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以及作为“诗圣”的忧国忧民的广博情怀。

这种由读及文,由文及人,由文及思的层层推进,让学生们对文字、文本、人物、背景以及作者都有较全面的认知,让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了阅读兴趣。我从文本出发拓展教学内容,又从文字表面推展到文字背后,以望实现文意共融的目标。

四、师生互动,引起共鸣

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个人看来,老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写字和读书,老师更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充当榜样的力量,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教会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诗歌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教会学生一些刻板的翻译应对考试,更应该把诗歌中蕴含的精神能量传授给学生,文意共生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受诗歌所写时刻的场景和精神内涵,让他们从心底里开始崇敬诗歌精神。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中,老师一般都是给学生讲解诗歌的字面意思,让学生进行背诵然后应付考试,这很大程度上也考验学生的感悟能力。虽然学生也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这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方面的富养以及精神方面的启发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诗歌中的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词句,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观,我们以《石壕吏》为例来进行说明。在这一个步骤之前,我已经与学生进行了关于《石壕吏》里面的一些字词意思的解释。学生对于《石壕吏》这篇诗词表达的情感已经由最初的感知变为层层递进后产生情感共鸣。

接下来,我让学生寻找出《石壕吏》这篇文章中揭示生死道理的哲理句。首先我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找出自己认为《石壕吏》这篇文章中揭示生死道理的哲理句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进行交流后要派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很快找出了“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一句话,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观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的精神与诗歌的精神进行互动,可以从精神层面上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见解。最后由我来为学生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文中老妇的意思是活着的人尚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面对生死问题的感悟,提醒我们要珍视生命,要珍惜身边人,要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为之努力。

五、汇总交流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我作为老师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于诗歌、文言文等的理解能力,所以在课程的最后我都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一篇文章中最喜欢的词句并且发表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进行分享,同学们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必要的时候还会以写作文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深度的思考而发表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态度,通过对诗歌整体的深层次的理解找出与自己情感共鸣的地方,这对于学生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

以《石壕吏》这篇文章为例,据课堂发表观点来看,最受欢迎的一句是“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大多数学生认为这句话真诚的引起了心里的酸楚和感动,通过简单的文言文来表达出老妪对于自身力气衰弱的无力感以及对于自己亲人无保留付出的那种感动。我发现同学们渐渐的开始习惯这种共生教学的方法,开始踊跃的发表自己对于诗歌的喜爱或者引起感情共鸣的地方,学生越来越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经常会有学生到办公室与我探讨文中人物的心态和观点,这让我更加有信心使用共生教学方法来进行诗歌文学的教授。我深信这种深层次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情感态度,可以更好地让原本就喜欢文言文和诗歌的学生更有力的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学生于我可以敞开心扉的探讨问题。

猜你喜欢
老妇人共生诗歌
诗歌不除外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老妇人与店员
老妇人与店员
诗歌岛·八面来风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一位老妇人和她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