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在厦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作用及启示

2020-11-18 11:01胡哲标郑伟鹏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智慧城市

胡哲标 郑伟鹏

摘要:该文分析了2020年厦门抗击疫情期间,智慧城市在社会、经济、市政、公共卫生等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互联网+”政务发展的新模式,提出后疫情时代可能的对策。

关键词:智慧城市;新冠疫情;智能化政务

多年来,厦门在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一直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深厚的底蕴。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全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冲击。面对抗击疫情、振兴经济的重大使命,智慧城市全面发力,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将疫情影响减少到最低,同时有力刺激了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智慧城市在厦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作用

(一)疫情溯源,精准掌控

面对疫情,厦门市广泛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实现对重点人群全面而精准的处置,在极短时间内开发出疫情监测溯源大数据平台,系统集成交通卡口、社区及酒店、药店、学校、企业等信息,精准锁定重点关注人群。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厦门市开发了“新冠肺炎监测溯源系统”,把社区摸排、入厦系统、卡口采集、酒店上报、线索申报、疫情监测等进行了全面归集,掌握在厦人员健康状况和流动情况,实施分类处置,对疫情的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月7日零时起,厦门正式实施入厦人员网上登记系统,到2月19日,“i厦门”在线登记人数已达117万人,從中筛查出重点防控人员2719人(其中,重点疫情区771人,具有重点疫情区旅居史或相关接触史130人,发热人员48人)。

(二)科学调度,民生保障

厦门市于1月31日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口罩预约系统,通过网上预约登记、后台公证摇号、网下错峰领取,依托102家商店持续投放政府补贴的平价商品,有效保障口罩预约购买的有序、公平、安全,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重要贡献。其后,针对复工复产复学后激增的口罩需求,紧急开发“团体单位线上口罩购买系统”和“学校口罩及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预约购买系统”,发挥大数据科技战疫“硬核”力量,助力厦门市在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评估中位列榜首。

(三)线上政务,方便群众

疫情期间,福建省审改办、省数字办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六条具体措施,推动疫情防控期政务服务“马上就办网上办”鼓励企业群众利用福建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50%以上事项可“一趟不用跑”及闽政通APP等工作基础,进行网上申请办理。审批办理人员上班时段,接到平台办理短信通知,应当天及时处理,及时向申请人反馈办理情况。同时,凡可通过互联互通受理的事项不再要求服务对象到现场提交;凡可通过电子证照共享获取的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完善办事表格在线自动填写功能,减少企业群众办事中重复填写基本信息。厦门市严格落实网上办事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各项业务。如厦门海沧海事处探索“互联网+安检”新模式,秉承疫情防控和水上安全监管两不误的原则,积极探索“互联网+安检”新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船舶安全监督。2月14日,在厦门海事局船舶监督处的指导下,海沧海事处首次通过网络视频通讯、船舶CCTV系统等技术,顺利完成对一艘轮船的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实现远程操作和安检执法全流程覆盖。同安区市场监管局结合疫情后工作实际,反复推敲摸索,找准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出疫情期间的“便民服务大礼包”——“互联网政务服务”,增设了6条电话咨询热线,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全力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开设2个电子邮箱对变更备案登记事项网络预审核;引入EMS邮寄机制,更好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快递送达,“零见面”办成事。通过种种方式,实现了政务系统的高效率、零接触、全覆盖。

(四)生动文娱,砥砺心志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利用多种线上平台开展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共克时艰。如厦门市图书馆官方微信举办“抗疫”经典共读有奖竞答活动,2月7日推出经典读物《瓦尔登湖》,倡导沉浸阅读,当日阅读量达2600余人次。此外,还推出了战疫知识竞答,向读者宣传正确的防疫知识,仅从7日上线到9日,活动访问量就达到6444次,有2167位读者完成答题。活动还吸引了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的读者参加。又如2月25日晚,厦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推出“拥抱春天——厦门战‘疫文艺作品云展播”节目,在多平台同步播出,展示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歌曲、戏曲、诗朗诵、舞蹈等防疫抗疫主题优秀文艺新作,以艺术致敬防疫抗疫一线人员。节目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反响热烈,相关平台累计播放观看超过380万人次,跟帖、点赞数千条。

(五)心灵绿洲,关爱呵护

疫情给全世界带来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重大冲击,有许多报道证实,疫情给各国的心理健康保健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因心理问题导致亚健康甚至轻生的群体日渐庞大。集美区素来重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形成带有集美特色的“心灵绿洲”志愿服务品牌,早在疫情初期就组织了一批来自集美区高校、心理辅导站、专业医学机构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参与线上咨询工作。1月28日,“集美防疫抗疫在线心理”QQ群和“心理热线0592-6102345”正式开通,由专业心理工作者辅导群众正确看待疫情,疏导恐慌情绪,普及防控病毒知识。针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不同情况,集美区心灵绿洲志愿服务队还专门建立了确诊和疑似病例、社区干部、企业员工、大学生、残疾人、未成年人、镇街等12个更有针对性的分群,精准服务居民。杏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自制一条名为《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处方”来了》的音频,在微信圈广泛传播,从认知、行为、情绪等方面教大家如何缓解焦虑,取得较大反响,引导居民正确对待疫情信息产生的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身心得以放松。

(六)打破壁垒,一码通行

2月25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以健康码作为出行、复工资格,鼓励实行动态健康认证。而厦门在此之前的2月12日便已经启用特殊时期的动态健康认证,以“绿码行、橙码管、红码禁”来判断个人健康风险等级,作为厦门企业复工、个人出行的电子凭证。6月8日,进一步在全市统一使用“八闽健康码”,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加强和规范疫情防控码管理便利人员出行使用的通知》中“每个省仅保留一个统筹建设的‘健康码”的要求,将“八闽健康码”为我省唯一推广使用的健康码,持“八闽健康码”绿码人员在我市“一码通行”,可正常进出本市域内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健康码”在实现厦门智慧抗疫、科学抗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示风险的同时,为社会经济活动扫清了不必要的障碍,有力保障了后疫情时代的经济重建和正常社会秩序的恢复工作。

(七)网络营销,刺激消费

后疫情时代,为促进生产、消费恢复,厦门市各大商场积极挖掘线上购物渠道,同时也为商户提供了线上流量,助其缓解经营压力。如湖里万达广场市场部主动牵头带领商户进行每日直播,并且给商户做直播以及社区群营销的培训。万达小程序上的安心优选爆品集中了近期优惠,每一期都会更新新的爆品好货。湾悦城也组织商户发力线上,开展品牌微信群秒杀促销、微信抖音直播卖货、线上粉丝圈运营等。世茂EMALL联合品牌租户开通线上云管家购物群渠道,由店长精心挑选产品在群里为顾客进行每日推介,方便顾客咨询、购买,还开展线上抖音直播助力品牌推广及产品销售。海峡世茂大厦云上厦门观光厅还精心策划了云上看景直播系列活动。宝龙一城在春节后的第一周推出线上“云购物”理念,通过粉丝圈、小程序等平台进行线上购物;公布数百家商户二维码,开放店长联系通道,开通秒杀通道,每日4-5场限时秒杀,顾客可在群里直接下单,免费配送到家。这些现象说明,互联网时代的复工复产已经突破了传统范围,线上消费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主流,为恢复经济繁荣作出突出贡献。

二、对今后智慧城市工作的启示

(一)补强应急产业短板

围绕我市应急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应急产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着力突破一批支撑应急产业发展的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尽快缩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具体来看,防控疫情和卫生突发事件的装备制造业和抗台风及灭火等装备制造业都是厦门产业经济发展的短板,厦门应当进一步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经济,实施一批重大专项,高质量提升厦门岛外医疗卫生设施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项目建设专项,尽快推进一批应急医疗救助设施、隔离设施、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公共服务补短板等领域重点项目,尽快建设一批抗台风、灭火和抗震装备等重点应急项目。该战略若成功得以实施,不仅可以弥补厦门市在应急产业方面的短板,更可以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在后疫情时代,全球应急安全产业需求将会大幅攀升,厦门打造“中國安全谷”不仅具有政治意义、安全意义,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二)发挥网格大数据信息化效用

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党委、政府、社会、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汇总各类数据资源,打造社区管理服务、社区风险预警监测以及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数据化平台,进而实现服务及风险预防预警问题解决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迫切需求出发,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中技术管控类功能发挥的较好,治理服务类功能较为薄弱。因此,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市域社会治理总体思路与具体治理实践中应当升级为网络化治理,而这一升级路径在于保留功能并实现赋能网格化管理及其整合提升,从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新时代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与社会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三)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数字化治理通常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治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等社会治理领域中,加速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政府”建设加速落地。疫情期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为政府搜集和发布疫情信息、调配紧缺物资以及高效精准配送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手段。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成为政务服务的有力辅助,推动了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变革。战疫经历进一步强化了公共治理的“数字化思维”,充分探索了诸多有效的数字化治理的经验和模式,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速。

(四)投身5G“新基建”建设

建议从5G网络、数字基础设施、智能社会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市场开拓、应用场景等7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全市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建设,加紧编制“新基建”建设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并将规划编制落实在具体项目上。二是放开数字新基建市场准入。扩大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投资建设渠道,通过设立“新基建”建设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吸引市场资本参与到“新基建”项目建设中来,最大限度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三是鼓励创新示范应用。拓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市政建设、工业生产、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应用。

参考文献

[1]付阳.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0(08):48.

[2]王建中.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的民生考量[J]互联网经济,2020(06):9.

[3]许秀静.疫情拷问:智慧城市能否更“智慧”?[J]齐鲁周刊,2020(06):22-27.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智慧城市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基于利益相关方共赢的智慧城市聚合发展模式研究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