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生》的道家贵生思想

2020-11-18 11:01龚茂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老生道家贾平凹

龚茂

摘要:《老生》中的许多人物对个体生命的价值有独到判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生命,渴求养生、长生,又在面对死亡时从容镇定、云淡风轻,表现出与道家贵生思想的高度契合。

关键词:贾平凹;《老生》;道家;贵生思想

道家关注“生命”,所有关于道的修行都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延续,或者以此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命形式,并通过对个体生命的珍视来实现对“人”本身的关怀和体悟。道家重生、养生的,但并不贪生、恋生,将生、死看做一体,视生、死均为自然发生的过程。生死均由“道”而生,为了顺应“道”,“一方面,它重生贵生并积极寻求养生之道;另一方面,它苦生乐死并坦然面对死亡到来”。

一、贵生思想的表现

贵生的基本前提是存活,然后寻求养生以达到长生,贵生思想在贾平凹的《老生》中有体现。

匡三司令愿意参加革命是为了吃上饱饭,这个目的贯穿他的革命生涯,也使他成为唯一历经战乱还能保全生命的人。老黑曾有意识地训练匡三吃蚂蚱、蝎子、蛇、老鼠,这样的经验在困难时期帮助他们存活。无论是匡三司令,还是老黑等人,他们非常重视生命,只要能生存下来,什么都愿意吃。老黑就和徐老板吃沾有灰土和鸡粪的土豆,匡三司令任何时候首先想到吃饱,他特意嘱咐老黑在自己去世后祭拜他时多放蒸馍,不想当个饿死鬼。贾平凹并没有过分渲染匡三司令高尚的革命初衷,而是以精妙的细节描写凸显了活着高于一切的重要性,人的生命是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前提。

道家贵生思想,在养生问题上也有独到主张,“形神兼养而以养神为主的,养形追求年既老而不衰,养神要旨在于:要清心寡欲、恬淡纯素,不以物质生活的满足和感官享受的完美为终极目标,而以精神的裕足,心智的健全为最佳境界”。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有不少深得道家养生之道的人物,他们不刻意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将精力投注到探寻个体精神的富足。

《老生》中的唱师,从其外貌来看,极具古时道家推崇的异人形象——“有些妖”。他一过中午就不进食只喝水,大自然中的树也是只喝水就活了下来,自己作为万物中的一员,自然也是可以的。在唱师的眼中,人与万物都是自然中的个体,本身并无过大差异,只要能够满足简单的需求,如获得太阳、雨露等,人就能够存活在世上。因此他对那些饕餮大餐往往提不起兴趣,反而只对粗茶淡饭如痴如醉。在老贯、唱师等人的思想中,养生的重要方式就是不过“求”,而是力达与万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少欲寡淡,仅以简单的物质生存條件就能满足生活,这与道家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

二、面对死亡的淡然

《老生》将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观念表达得更为充分,小说中的人物名字都含有“老”字或者“生”字。作者有意识地提示,人生在世,生生死死循环往复,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走过荆棘泥泞之路。《老生》的开头、结尾都反复地写道那条倒流的河流,形成前后呼应,作者也以此表达出人活在世,必然经历从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自然过程。

《老生》中,穿梭阴阳两界的唱师看尽人间生死百态,一曲曲为亡人所唱的阴歌,不仅有超度情怀,更透出道家生死观念。陕西是道教萌生的发源地,“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一个类别在陕南地区与其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唱师则是道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民间艺人”。《老生》中唱师的职责就是游走于各地不断地为逝去的人唱阴歌,他口中经常出现的《还阳歌》《孝劝》《游十殿》等阴歌,很多都可以在传统道教乐谱里找到相似之处。面对人的死亡,唱师还说:“人死了其实是过了一道桥去了另一个家园”。在唱师的眼中,死亡不过是生命中简单的一个过程而已,死亡只是从此地到他地的转换,无需过度悲伤。

古人并不缺少对“死”的认知,大量的文献都认可“死”意味着生命的丧失与终结。现代人却有些不同,越加注重探讨死亡带来的意义,死亡的价值。在《老生》中,唱师和匡三司令的对话,体现了他对人死去意义的解释:“有些人一死人就把他忘了,这就是死了也亡了,有些人是死了人还记着,这是死而不亡。”这和道家“死而不亡者寿”是一个道理。王弼曾把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注释为“身没而道犹存”,即是“死而不亡”。只要人清楚地意识到生死不过是自然转换的必经过程,那么死亡只是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存在于天地间并以其他方式存活于大地,生命以此完成了再生,当然也就实现了不朽。

道家认为,人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由气生根,人全是靠“气”守护。这种生死物化的生命观念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也有体现。在《老生》中,他这样描写唱师死后的情形,“从内窑里飘出一团气,白色的,像云一样,悠然从窑洞口出去了”,这显然可见贾平凹受道家生死物化观念的影响。这种生命观就来自于道家的“元气论”,庄子就认为人是靠气聚在一起的,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在《老生》的《后记》,“人应该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活人,死后再从什么地方遁去而成坟”。贾平凹把生与死看成“气”的形成和遁去,在描写唱师的死亡过程上,也可看出道家生死观对他的影响。

道家认为认清了死亡并不可怕,那么面对死亡本该无所畏惧。死亡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不带哀伤和悲痛,因为它或许是个体对苦痛的解脱。《老生》中的老黑忍痛开枪打死了心爱的四凤,他觉得四凤生不如死,死亡对她来讲或许更是一种解脱。老城村人一旦过了五十,就张罗着自己的后事,自己做棺材、制寿衣、为墓选址,每年清明节不仅要给祖先拜祭,他们还要在自己的坟前打扫。在他们看来,人死是正常不过的,因此早做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玉镯在通往山下的山路即将完工之际毫无征兆地死去,白土也平静如常,吃饭、做事,没有表现出过多的苦痛和哀伤,直到他也摔倒在地离开人世。死生大事,道家看来不外人生的正常,既然是自然而的,看似悲哀的死亡也不过度悲情,泰然处之才是正道。

《老生》中小说人物既有贵生追求,也对死亡云淡风轻,表现出了道家的生命情怀,可明显地看出道家贵生思想对贾平凹的影响。

猜你喜欢
老生道家贾平凹
捉鱼摸鳖的人
嘻哈跆拳族
Songs from the Past
贾平凹的手
京剧行当——老生
漫画道家思想
月迹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