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基层员工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18 11:01田洪春杨思超申长新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能力实践

田洪春 杨思超 申长新

摘  要:在如今大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未来成果的关键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风云变幻莫测,知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更新使得知识型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和创新型员工,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员工创新能力提升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寻求解决办法,提升管理创新工作成效,让创新换发工作活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索;实践

1当前基层员工创新能力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对科级创新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全局性谋划和部署,2019年全国烟草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活力迸发的创新体系,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省局(公司)按照总体布局、理念先行、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强化管理、创新驱动的思路,扎实推进管理创新转型升级,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强管理、重创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各业务领域创新成效显著,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步提升。但制约创新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普遍存在认为创新是管理部门的事,是创新管理员的事,不想去做,担心增加本职工作量,没有把创新作为提升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的抓手。基层员工对管理创新的认识多半停留在传统概念上的“颠覆式”的创新,认为创新就是“高大上”,没有认识到创新不仅是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也需“接地气”,不知道如何挖掘创新项目,不知道如何把好的想法、先进的经验转化成成果,进行推广应用。部分员工经常抱怨找不到创新的源点,自己没有创新的能力也赖得去创新等等,出现了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现象。同时,部分员工并没有真正立足岗位、沉下心来深入思考本岗位的创新工作应该如何去做,不同程度的存在创新思路太窄的情况,对创新的认识局限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上,没有大胆思维,深入思考,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其实还包括理念、管理、营销、服务、专卖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创新。

综合素质不高

基层员工层次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精益管理理念工具方法理解掌握不到位,习惯将精益管理定义为日常管理工作的延续,没有很好的将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融入日常,造成了精益管理模式“空对空”现象,而无精益管理实际的局面。有的有经验没有学历,有学历没有经验,部分员工工作内容单一,决定了其知识层面比较窄,再加上部分一线员工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缺少与外界的学习和沟通,因此自主创新的路子越走越窄。

缺乏有效创新

对创新的过程理解不到位,存在“为考核而创新”、“为创新而创新”的观念,有一种被动应付的心理状态,不同程度的存在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也就是“创新泡沫”。部分基层员工存在有“等待”思想,临近考核,集中攻关,与实际工作及主营业务融合不够,创新质量不高,成果不多,应用较少。 同时,对创新能力的自我提升重视不够,自我学习,自主培训不足,学习行业内外先进的创新理念、方法不够。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顶层设计还需完善,对创新工作的宏观指导、系统谋划不足,对创新重大问题、重大任务和战略方向指导不够。

奖励激励机制还需要优化,实施专项奖励力度不够,奖励类别和范围还需加大,项目评审、奖励标准还需優化,创新人才和团队的激励机制还需完善。

能够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缺失,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不够,团队职责不清或履行不到位。

2.基层员工创新能力提升实现途径

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引导和鼓励员工要有奉献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善于创新、勇于攻坚的团队,因此要积极引导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团队和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上,在实现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赢得更大的发展平台与价值实现空间。

丰富完善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管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细化岗位创新、QC小组活动、精益课题、科技创新、专利、论文、成果推广等奖励标准,在制度、奖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全员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加强营造管理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要把培育创新文化与培养创新人才结合起来,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成果得到认可,创新价值得到尊重与实现。

尊重员工首创精神。注重激发每名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能和主人翁责任感,为员工创新提供必要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建立员工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双轨激励模式,有效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的积极性,实现目标的价值认同,在有效创新中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培育创新人才

坚持“人才是最大的资源”理念,真正将“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培养部分和评价因素,以人才建设培厚企业创新创业的“土壤”,为创新发展做好储备。

对员工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判。对全员的创新意识、能力的现状分析,以提升员工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5W1H、A3报告等精益管理工具对全员进行创新意识、能力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创新意识、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平台搭建、组织培训等多种多方式,进一步促进全员掌握精益管理理念工具方法,提升全员创新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丰富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内部师资的资源共享作用,在运用授课培训方式时,注重创新培训模式,如运用案例分析、微课堂、座谈交流、轮流授课、体验学习等方式,把课堂搬到一线、融入实践,提升培训效果。还可以积极寻求新课堂模式,如音频模式、竞赛模式、按需求开讲模式等,有效帮助员工发散思维,调动全员爱学习、齐分享的积极性。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一点课、观看视频等形式,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全员对精益管理工具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形成“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大力推行网上课堂。运用“互联网+”,将培训内容化整为零,分割成不同层面的知识点,比如做成不同主题的小视频,方便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既较好地缓解工学矛盾,又可以进行在线微评估,了解课程的效果,以便促进课程持续改进。精益管理工具以及专利等相关知识的汇总整理。组织人员对精益渗透,专利等知识的汇总整理,让全员熟知专利申请相关知识。同时,用好“烟草网络学院App”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促使全员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能力提升、标准提升。

用好导师引路。探索建立导师制,选择和培养一批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干部组建导师团队,实施涵盖行业各领域、各专业的分类指导。把创新创业教育和领衔实践团队等情况纳入员工成长和储备评价的“必修课”体系,使其成为带团队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做好创新引航。完善创新型人才发展实施方案,健全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将对项目和创新人才的选择和评价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员工遴选、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列入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同时突出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突出发挥教育培训、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等的作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内环境。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养锻炼,通过上挂下派、组织活动,既让他们“台下苦干”接地气,又让他们“台上亮相”聚人气,打造一支具有强劲创新力、思想力、战斗力的创新队伍。

构建上下齐动的创新模式

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与探讨,对员工培训常抓不懈,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员工学习创新知识,拓宽自身创新知识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利用好“烟草网络学院”平台资源,组织集中或个人进行学习,加强职工外界的认识和沟通,拓展创新知识面。掌握和提升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又了解相关岗位的技术知识。

定期加强单位间、部门间、团队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将相互间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灵感,更好发挥员工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

搭建好创新平台

组建创新团队。按照“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原则,以业务归属为分类,选取能力较强的员工,整合队伍优势,组建综合管理类、专卖管理类、营销管理类攻关团队,实现创新短板瓶颈的有效突破。

建立创新工作室。建立覆盖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综合管理的创新工作室,不断扩大员工创新工作室的覆盖面,把员工创新工作室作为推进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手段,作为引领员工践行“万众创新”理念的有效途径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也为员工搭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创新工作室的命名中,以劳动模范、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通过出实招、办实事、促创新,不断推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对创新工作室进行公开评审制度,保证创新工作室命名的公平、公正、公开,建立动态管理制度,保证创新工作室能够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并建立创新工作室育成制度,使创新工作室真正达到“建起来”“转起来”。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形成辐射效应。

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创新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涵盖科技项目、精益课题、QC小组活动、岗位创新等数据库,实施“互联网 + 科技服务”,引入诚信管理, 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库,实现各类创新活动在线管理、互动交流、问题反馈、快速响应,实现科技活动透明化、动态化,推动科技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制度保障。对于创新成果不仅以数量论成效,同样要以质量论成效,充分发挥创新小组成员的专业作用,制定相对公平的评价机制,对于创新成效不佳的团队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指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成果固化、推广和应用的相关制度,并持续进行跟踪和督导,对不适宜的制度及时进行调整,将创新制度规范化,使得该项跟踪开展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据企业实际,灵活运用一些宣传手段和载体,促进创新 成果的固化和优秀推广,最大程度的激励职工的内在潜力。比如,讲个人创造力汇聚、整合、提炼,形成可推广的岗位创新成果,从而将“有效的创新成果”制作成画册,将创新的背景、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包括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适用范围及安全性、实际应用等加以说明,并配有创新过程中的原始图片,使员工的劳动成果一步步跃然纸上,这其实对于员工来讲就是最大的荣誉,是一种精神动力,因为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承载着创新者的汗水和心血,加以珍视会极大提高职工的创新进取心,也更好的宣传了创新成果,鼓励了员工个人和创新团队的创新热情,也有利于企业汇聚整合创造力。

坚持成果转化运用

对于改良型创新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运用“项目+团队+人才”的方式,聚焦重点课题进行攻关,针对课题、项目需求,结合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QC小组、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载体,以项目化方式完成特定的课题、项目,将创新从“纸上”转向“路上”。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评促创、以创争优”,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创新项目”“优秀创新工作室”评选,形成创客项目和创客人才的效果评估、成果转化、奖励激励、人才培养等常态化机制。

参考文献

[1]蔡凡.创新型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

[2] 張武升.创造性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1990(03)49-53

[3] 葛新军.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意义及培训方案设计[J]人力资源开发,2014,(08)041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能力实践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