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11-18 11:01胡晨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思考

摘  要:2020年秋季学期全面复学,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高校辅导员要持续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就必须做到化“危”为“机”,加强教育引导;因“势”利“导”,强化日常管理。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考

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老生返校、新生入学、学生外出实习、求职就业、发热学生转诊送医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高校辅导员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如何妥善处理校园封闭管理和大学生出入校园多元需求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这些都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参考部分高校实际做法,对相关工作进行思考、分析和梳理,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背景

2020年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好秋冬季防控准备。8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工作来抓,对大学生日常管理、校门管控、宿舍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要求。接着,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湖北省教育厅于8月中下旬先后下发关于做好秋季学期全省学校开学工作的通知和相关工作提示,进一步明确了秋冬季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武汉市委随即组建作风巡查工作组,专项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巡查工作,实地走访中针对各高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明确整改意见和任务清单。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9月21日,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应勇在会上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到“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从以上政策文件及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是当前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任何松懈和麻痹大意都可能会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运转。高校辅导员作为直接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主力军,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在既有工作环境和条件下,为守护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校园管理现状

校门进出身份查验,问题重重。新版《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中用“把好校门关”替代“校园封闭管理”,强调校门管控要做到教职工与学生一视同仁,既不是封闭管理,也不是不准出来,反对“一封了之”。各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各高校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最终出台的政策标准不尽相同。湖北省属高校继续实行校园、学生宿舍、教职工社区“三个封闭”管理,强调校外人员“无必须不进校园”,师生员工“无必须不出校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必须”的尺度,给高校管理者、辅导员带来了新的压力,学生请假外出审批太过宽松必然带来校门管控形式大于内容,审批太过严格又必然会激化学生与辅导员、与学校之间的矛盾。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少数不理智、不客观的大学生动辄将学校校园管理推上“头条”“超话”,給学校声誉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给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晨午晚检体温监测,形同虚设。秋季学期开学后,各高校要求师生落实体温晨午晚检制度,即早晨、中午、晚上各自测一次体温,一日三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诸如企业微信等平台,进行健康信息上报。事实上,严格落实一日三报的学校并不多见,大多是一日一报,即日报平安。大量的数据“统计、反馈、再统计、再反馈”工作给辅导员增加了大量的份外工作。此外,体温自测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水银温度计价格适宜、用法简单,但存在安全使用隐患,额温枪价格偏高、测量值不稳定,也给高校推广使用造成了诸多困难。

聚集性活动管理,难度较大。班级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各级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是大学生认识自我、明确方向、锻炼成长的重要渠道,相关经历也逐渐成为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重要参考。但按上级政策从严控制各类聚集性活动的要求,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这也导致大多数校级、院级学生活动因无法满足相关防疫要求而无法通过学校场馆使用审核,学生私下组织各类聚集性活动,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加剧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学校有些“小题大做”。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任重道远。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做好寝室卫生应是秋冬季高校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常态,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的学生少之又少,无论是教学楼还是食堂,不戴口罩或未正确佩戴口罩者居多。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各高校均加装了洗手设施,配备了洗手液等防护品,但真正做到餐前洗手的学生并不多见。尽管辅导员在大会小会上不断强调秋冬季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学校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更多的办法。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建议

化“危”为“机”,加强教育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统一指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战疫先进人物和感人的战疫故事,为高校辅导员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提供了丰富素材。如何充分挖掘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伟大实践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红色因子”,及时将疫情之“危”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之“机”,上好国情课、爱国课、感恩课,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怀,是高校辅导员当下最迫切、也是最需要研究和展开的思政教育引导工作。比如,部分高校邀请抗疫先进人物到校讲学,采用线上直播加线下互动的形式,一方面分享抗疫故事,另一方面传授必要的防护知识,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围观”听讲,发挥了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因“势”利“导”,强化日常管理。秋季学期以来,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云南瑞丽、新疆乌鲁木齐、山东青岛等地接连爆发零星散发病例的大环境,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防控策略也朝着全面恢复正常的大方向不断调整。在形势不断变化、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凭事实说话,在充分收集、分析、研判当下疫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通过组织班会等形式为学生系统讲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二是用制度管人,严格落实身份查验、健康检测等管理制度,确定“非必要不外出”中“必要”的统一标准,面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强调外出有风险,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逐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三是为学生服务,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里涵盖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现实需要问题,另一个是心理需要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准确把握学生需求,一生一策,及时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减轻管理压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新华网,2020-07-31.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0-08-13.

[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09-08.

[4]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N].湖北日报,2020-09-22.

作者简介:

胡晨,男,1988年10月生,硕士,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