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18 03:31樊源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

摘要:音乐中的艺术元素非常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高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样才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本文对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音乐鉴赏,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 舞蹈元素 策略

舞蹈和音乐这两个艺术分支既相互独立,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可以这样理解,舞蹈是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视觉化,讓音乐有了具象的表达,而音乐是舞蹈表演的支柱,如果舞蹈表演没有音乐,那么舞蹈表演是没有灵魂的。在音乐学习中加入舞蹈元素,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尝试并且解决的一个课题。舞蹈和音乐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这两者是不能被分开的,要是缺少其中的一种,那就不是一场完美的视觉、听觉盛宴。所以说,将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只有少数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舞蹈学习,并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

一、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三观和知识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音乐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的形成以及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在音乐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果没有这座桥梁,那么学生和教师很难联系在一起。好的课本,是一座坚固的桥梁。所以说,如果能够把课本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同样,舞蹈也可以起到这个“桥梁”的作用,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心中关于知识的理解,有些是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述的,可以非常生动、形象。

(二)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一向比较亲密,所以说,教师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舞蹈内容。这样可以让音乐变得充满情感,也让音乐更加有表现力。对学生来说,这样也可以将音乐理解得更加透彻,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的课堂目标。在将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不断地加大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可以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让学生拥有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美的心态。

二、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重要性

(一)能够降低音乐的学习难度

音乐知识多且杂,不仅仅是单纯的乐理知识,还有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如果教师只是讲解一些乐理知识,不教学生技能的话,那么就会让学生以为音乐知识只包括乐理知识,慢慢地,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是枯燥无味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音乐课堂中有了一定比例的舞蹈元素,那么教师就可以用舞蹈来将音乐知识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舞蹈和音乐的相通点,然后通过对舞蹈的理解,更进一步地理解音乐中的感情色彩。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乐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不难,可以减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抵触心理。

(二)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舞蹈和音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将音乐用舞蹈表现出来,用舞蹈把音乐变得更加完美。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一定的舞蹈内容,对学生来说,会更容易理解音乐。借助舞蹈的表现,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对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而言,如果有了舞蹈元素的融入,那么他们便可以通过相应的舞蹈表演来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音乐当中感情色彩的变化。而且舞蹈动作可以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让学生反复地思考和理解。

(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大多数学生情感比较外向,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较大,将舞蹈元素融入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和谐教学氛围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在充分感受教师爱意的同时,体会舞蹈的美妙。一方面是舞蹈能够让学生释放自身精力,他们会很好地享受自己随着音乐舞蹈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不会让学生感到过分受拘束。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轻松良好,能够让他们更加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中,也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和谐课堂的建立,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和谐的教学环境也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创作和表演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情感发生共鸣,最终学会感受美、表达美。

三、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策略

(一)做好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的讲解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舞蹈元素是有一定优点的,但是对教师来说,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时,一定要对舞蹈、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讲解清楚,否则会使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概念有一定的混淆。学生只有对舞蹈和音乐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才可以在舞蹈的帮助下学好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音乐随处可见。但是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我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欣赏角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有些学生就会觉得学习音乐没意思,没什么好学的。但是教师通过对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的讲解,就可以影响学生,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比较立体,不再只是一段干巴巴的文字,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比如说,在学习《松花江上》《团结就是力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找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舞蹈视频,由于视频的画面更加直观,有冲击力,学生因此也更容易被打动,让学生感受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国人民永不放弃的坚定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增强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的表现力

除了艺术生之外,很多学生认为音乐知识是一门副科,不是主科,他们往往不会下很大的功夫学习音乐,教师如果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对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工作下功夫,增加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力,让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更加深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比较常见的“满堂灌”,即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述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在下面坐着听;第二种则是“纯欣赏”,即为学生播放一些名曲,让学生来听;这两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不是特别好。对于音乐基础差的学生,完全没有兴趣去学乐理知识和欣赏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需要将舞蹈元素融入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编排一个舞蹈节目,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出茉莉花的美丽芬芳。在编排舞蹈的时候,学生需要对这首歌充分理解,并且体会作者要通过这首歌来表现什么,这样才可以精确地体会这首歌的感情色彩,讓自身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升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的渗透力

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重要的,通过舞蹈元素的融入,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会有所提升,而且他们的音乐素养也会提高。在音乐和舞蹈的熏陶下,学生也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轻松一些,以轻松的心情来面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上所占的比例要合适,要始终记着这是音乐课,不能让舞蹈喧宾夺主,不然的话,学生会有音乐就是舞蹈的错觉,这不利于他们的音乐学习。

比如在学生学习《七子之歌》时,首先要让学生去了解这首歌的历史背景,在学生理解了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东西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四)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创造力

任何一门艺术均需要创造力的配合,音乐也不例外。假如学生的创造力不足,那么,他们在未来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将会过于死板,而不具有灵活性。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很多音乐没有配套的舞蹈,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歌曲来编排舞蹈。但是教师编排的舞蹈学生不一定能领会其内涵,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编排。在编排舞蹈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歌曲的想法用舞蹈记录下来,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融入一定的舞蹈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中的占比,以免喧宾夺主;还要注意舞蹈元素的融入方法,错误的方法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反感音乐课,如果这样,就得不偿失了;但要是能够将音乐元素完美地融入音乐课堂中去,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降低音乐的学习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荣.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融入的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0):53-54.

[2]罗德瑞,叶升平.将音乐与舞蹈元素融入课程《情商训练》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8):41-42.

[3]朱静.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0(26):144.

[4]韩艳红.深入理解,丰富情感——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1):148.

(作者简介:樊源,男,本科,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及编创)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