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交融,知行内生

2020-11-18 11:01张之明周维刚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际干预

张之明 周维刚

摘要:数字经济如日中天。游戏产业方兴未艾,规模逐年增长。智能手机和电脑成为大学生标配。大学与中学不同生活学习工作模式急遽转变。高考成功后不当补偿心理作祟。种种内外因素共同促使部分學生深陷网瘾泥淖。笔者于2017年9月接待一名因网络成瘾影响学习而延长学年的大二学生,学生表现为焦虑、迷茫、人际交往不佳、与父母关系不睦、学习动力不足,精神萎靡,体型失范。通过综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运动干预、人际干预、家庭干预等多种干预措施,引导学生发掘潜力,缓解焦虑情绪,调控自身行为,修复亲子关系,降低网络依赖,回归正常生活学习。该生逐步补回所欠学分,积极备战求职,并于2020年7月入职大型集团型民营企业上海敬业企业集团。该文试图结合实际案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心理干预。

关键词:网络成瘾;认知行为;人际;干预

《2020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指出超级网络平台社会职能强化,抗疫期间成为政府提升管控能力的重要抓手,在物资供应、教育、医疗、娱乐、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生活场景,便于学习、交流、娱乐及检索信息,同时也导致众多大学生网络成瘾,难以自拔。我们要通过分析网络成瘾诱因、干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对已成瘾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及早期预防。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诱因

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个体无节制、强迫性、难以抗拒地重复使用互联网,同时想要更长时间地使用,从而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的成瘾行为[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列出基本表现和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失。其中,网络成瘾障碍时间诊断标准是指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成瘾内容包括游戏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网络赌博成瘾、色情成瘾等。需要注意的是隐蔽性很强的信息收集成瘾的,主要体现在男性身上,如同海绵一样在网上收集各种有用没用的信息,一旦断网则如同与世隔绝,坐立不安。正常“触网”收集工作、生活、学习所需信息是需要的,一旦长期每天超过6个小时,则可判断为网络成瘾。

世界卫生组织也已于2018年6月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慎重地提出游戏成瘾的3条诊断标准:第一、对电子游戏的控制受损,如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场合等方面;第二、认为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等其他方面;第三、即使玩游戏带来了负面影响,该行为仍在继续并升级。

沉浸式的网络生活场景。网络已介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娱乐的各个方面,而且当代大学生很多从小就接触网络,认为网络是生活应有之义。《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9.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3.7亿元;2019年较2018年同比增长13.0%;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4亿人。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数字经济蓬勃增长,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复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线教育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达4.23亿人,比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教育。这对抗疫复学助力甚多,但如果引导不当,必定会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据统计,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为6%,我国的比例接近10%。

同时,互联网的便利性、虚拟性、互动性、自由性、匿名性等,能轻易诱惑青少年,并使其上瘾。虽然近年来我国颁布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在《刑法》、《民法典》中也有相应规定,但仍存在立法执法的薄弱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

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被尊重和被关注,但其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独立人格教育不足,致使其易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追求荣誉、成功和自由,但缺乏主动性和韧性。一旦这些心理追求没有在现实中满足,就会寻找其他途径来实现,而网络则是成本最低的改变现状途径。[3]网络上丰富易得的信息,满足了求知欲。虚拟社交遮掩了社交恐惧,满足了与他人交往、被关注、被尊重的需求。网络游戏的任意驰骋和升级,迎合了年轻气盛,抚平了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

案例中的郭同学充分体现了这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应试教育下缺乏求知的主动性。中学时父母和老师严加管束,学习成绩尚可。从东北家乡来到上海读大学,远离父母,不能处理大学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时间管理失控,学习不主动,积重难返,延长学年。其次,虚拟社交代替了现实人际交往。每天花五六个小时上网,却很少和身边同学及室友交流,与父母电话联络也很少。再次,沉迷网络游戏,追求虚幻成就感。考试挂科,延长学年,遭受挫败。在网络游戏中组队征战升级,获取网友的支持和游戏角色级别提升的虚荣。最后,有时能意识到网络游戏对正常生活学习的破坏,交流劝阻时也表示要改正,但很快又难以自控,继续沉迷。

针对网瘾的心理干预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和运动疗法。认知疗法是引导成瘾者觉察自己的感受,识别自身存在的观念,监督管理自身的思维及行为,改变对网络及上网行为的认知,建立正确合理的认知观念,来改变或改善成瘾的发生。该生交流中态度较好,认识到自控力差,远离父母的约束后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荒废学业,延长学年,对不起家人的关爱和期望。

行为疗法常见的有,厌恶疗法、强化疗法和替代疗法[4]。厌恶疗法是将让成瘾者有痛苦厌恶的刺激与上网行为结合,产生不好的上网体验。强化疗法包括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即根据成瘾者行为是否改善而给予奖励或惩罚。替代疗法是引导成瘾者培养听音乐、做运动、志愿服务等正向兴趣爱好,以替代原有的网络成瘾行为。运动干预改善成瘾者身体状况,增强自尊心,锻炼意志,能有效降低青少年网瘾水平。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扩展现实世界人际交往,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减少负性情绪[5]。案例中即结合替代疗法、运动疗法和强化疗法,督促郭同学跑步锻炼身体,结交朋友,并给予表扬鼓励。养成良好生活作息,凝聚精气神。

人际干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联系紧密,人际关系较差的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6]。案例中郭同学延长学年后,虽然搬入新班级同学的宿舍,但是平时可能因情面和生疏等原因而很少与新同学交往,与老同学又相隔较远,人际交往很少。安排新班级王同学、李同学和杨同学和他多交流多帮助,增进感情。王同学是班级团支书,同时是郭同学老乡。李同学和杨同学原来和郭同学同一年级,均因病休养延长学年,情感上易接近。

家庭干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功能在网瘾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家人的情感支持和榜样作用对改变成瘾者行为有重要意义。家庭干预在本案例早期作用不明显。郭同学父亲是中学老师,因患恶性肿瘤病退。母亲为中医院医生,内退照顾病人。家长对孩子给予厚望,同时又很失望,说孩子本质很好很听话,老师要打要骂都可以,恳请学校和老师救救孩子。但路途遥远,亲子交流多是不欢而散。在案例中后期,随着辅导老师的协调和郭同学行为的改善,家庭干预效果逐渐显现。

综合干预。有关研究对多种干预措施进行效果排序,指出综合干预的效果最好,可以综合认知行为疗法、运动干预、家庭干预、人际干预、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方法的优势,综合改善网络成瘾者生理、心理及行为等各方面状况,降低网络依赖[7]。矫正网络成瘾,降低网络依赖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案例中对郭同学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比较成功矫正网瘾行为,引导回归正常生活学习,融洽亲子关系,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满意工作岗位。

三、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互联网络快速普及,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游戏产业方兴未艾,智能终端不可或缺,引发网络成瘾的土壤异常肥沃,预防网络成瘾任重道远。我们不仅要干预沉迷网络行为,更要治未病,加强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家庭氛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回家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多注意孩子的生活,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良性互动,用心交流,提高陪伴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心理健康网站,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网络。班级建设多关注人际交往不畅的同学,帮助树立信心,融入集体,适应新环境。

丰富校园文体生活。丰富的校园生活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提供网络的更多替代物,释放热情和精力,增进同学情谊,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弘扬主旋律,维护大学文体活动思想建设主阵地的同时,也适当关注小众群体的正当诉求。

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政府和社会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校园生活,增加吸引力。家长与时俱进,刚柔相济,关注孩子身心发展。多方合力,久久为功,才能有效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行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婷婷,任丽英,杨莹.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24(5):396-400.

[2]中国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41487.html#_ftn1

[3]黄辉,林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需求分析及干预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11,12(03):50-55.

[4]张伟玲.浅析大學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J]科技咨询,2011(29):233-234.

[5]王珊.有氧健身操锻炼对1年级女大学生个性心理影响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2):47-48.

[6]刘志华,罗丽雯.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8):111-115.

[7]乔姗姗,李英琦,刘丽.青少年网络成瘾不同干预措施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167-1173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人际干预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